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农村城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 第13-22页 |
·农村城镇化的概念及理论 | 第13-16页 |
·农村城镇化的概念 | 第13-14页 |
·农村城镇化的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选择 | 第16-20页 |
·“苏南模式” | 第18页 |
·“温州模式” | 第18页 |
·“民权模式” | 第18-19页 |
·“劳务输出模式” | 第19页 |
·“侨乡模式” | 第19-20页 |
·农村城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常平村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 第22-34页 |
·常平村由农业转向工业的工业化进程 | 第22-26页 |
·1980~1990年村集体经济的初步发展时期 | 第22-23页 |
·1990~2000年常平工业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时期 | 第23-25页 |
·2000~至今常平工业化道路的腾飞时期 | 第25-26页 |
·常平经济开发区的城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26-34页 |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第27-29页 |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 | 第29-30页 |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和谐 | 第30-31页 |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和谐 | 第31-32页 |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常平村与周围社会的和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34-43页 |
·能人治村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 第34-37页 |
·民主化管理模式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 | 第37-40页 |
·基层政府的适当干预对中国农村发展作用重大 | 第40-41页 |
·常平模式与“三农”出路 | 第41-4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