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课题的目的 | 第9-10页 |
·解决发展现代工业设计与继承传统价值观的和逸性矛盾 | 第9-10页 |
·为工业设计发展中的和逸性问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通过和逸性研究,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通过现代设计提升生活品质与品位 | 第10页 |
·提倡回归民族特色的本土设计思路 | 第10-11页 |
·国内外和逸性研究的现状 | 第11-16页 |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研究中方法 | 第16-17页 |
·文献调查法 | 第16页 |
·调研归纳法 | 第16-17页 |
·实例比较调查法 | 第17页 |
·结论生成与验证 | 第17页 |
·文章结构图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现代产品需求与价值观 | 第19-25页 |
·现代产品需求与价值观的关系 | 第19-21页 |
·现代产品需求与价值观的关系 | 第19页 |
·现代产品需求与工业设计的发展关系 | 第19-21页 |
·现代产品的特点 | 第21-23页 |
·技术层面特点 | 第21-22页 |
·用户层面特点 | 第22页 |
·文化层面特点 | 第22-23页 |
·环境层面特点 | 第23页 |
·影响未来产品需求的因素 | 第23-25页 |
·技术壁垒的解除 | 第23页 |
·多元的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大众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理论引入与和逸性矛盾分析 | 第25-45页 |
·产品语意学的介绍 | 第25-30页 |
·产品语意学的基本问题 | 第25-26页 |
·产品语意学研究的背景 | 第25页 |
·产品语意学的概念及目的 | 第25-26页 |
·产品语意学与其它设计思想 | 第26-27页 |
·产品语意学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 第26-27页 |
·产品语意学与新现代主义的关系 | 第27页 |
·产品语意学理论 | 第27-30页 |
·产品语意的使用情境 | 第27页 |
·产品的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 第27-28页 |
·产品语意传达中的符码 | 第28-29页 |
·产品语意的传达 | 第29页 |
·产品语意学的应用原则 | 第29-30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园林环境 | 第30-38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 第30-33页 |
·文化的结构 | 第30页 |
·传统文化与旅行车 | 第30-31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31-33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第33-36页 |
·天人合一 | 第33页 |
·以人为本 | 第33-35页 |
·居中致和 | 第35-36页 |
·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 第36-37页 |
·道德本位 | 第36页 |
·忠君尊上 | 第36-37页 |
·家族中心 | 第37页 |
·中国传统国民心理 | 第37-38页 |
·农耕文化对国民心理的影响 | 第37-38页 |
·儒家文化对国民心理的影响 | 第38页 |
·大唐芙蓉园环境与旅行车的非和逸性矛盾 | 第38-40页 |
·和逸性概念的理解 | 第38-39页 |
·现代产品与传统文化的非和逸性问题 | 第39页 |
·新旧价值观的非和逸性问题 | 第39-40页 |
·现代技术应用与传统形式表现的非和逸性问题 | 第40页 |
·非和逸性矛盾的解决方法探索 | 第40-45页 |
·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中的回归 | 第40-41页 |
·用尊重的态度继承和发展传统价值观 | 第41-42页 |
·现代技术的改良式应用 | 第42-45页 |
第四章 验证与实例设计 | 第45-73页 |
·旅行车的和逸性目标 | 第45-46页 |
·用户模型的建立 | 第46-54页 |
·旅行车的使用功能语意分析 | 第54-55页 |
·旅行车的精神功能语意分析 | 第55-57页 |
·旅行车的属性特征清单 | 第57-60页 |
·文化性 | 第57-59页 |
·装饰性 | 第59-60页 |
·时代性 | 第60页 |
·旅行车所要避免的属性特征清单 | 第60-61页 |
·盲目性 | 第60-61页 |
·现代感 | 第61页 |
·探索支持旅行车属性特征的造型语素 | 第61-73页 |
·旅行车外形的和逸性研究 | 第61-67页 |
·旅行车色彩的和逸性研究 | 第67-68页 |
·旅行车材料的和逸性研究 | 第68-70页 |
·旅行车装饰图案的和逸性研究 | 第70-7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3-75页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通过产品语意学的方法,解决现代产品融合传统文化的和逸性矛盾 | 第73页 |
·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优秀传统价值观的继承 | 第73页 |
·现代技术表现传统形式的改良式探索 | 第73页 |
·对现代工业设计应用装饰的新理解 | 第73-74页 |
·未尽的研究工作 | 第74-75页 |
·方案的深入 | 第74页 |
·提出系统的可操作方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图片说明 | 第79-81页 |
附录1 大唐芙蓉园游客信息调查问卷 | 第81-83页 |
附录2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