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场地土动力反映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黄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桩端持力层的动力分析方法 | 第18-37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土的动力本构模型 | 第18-29页 |
|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土体动力本构模型 | 第18-20页 |
|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土体动力本构模型 | 第20-29页 |
| ·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 第29-37页 |
| ·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 第29-31页 |
| ·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31-37页 |
| 第三章 桩端黄土持力层动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 第37-59页 |
| ·概述 | 第37-40页 |
| ·桩端黄土持力层动力特性研究中所选取单元的性质 | 第40-43页 |
| ·三维实体单元solid45 | 第40-42页 |
| ·平面单元plane42 | 第42-43页 |
| ·Drucker-Prager(DP)材料 | 第43页 |
| ·桩—土体系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3-59页 |
| ·桩土相互作用接触分析 | 第43-45页 |
| ·桩土体系的边界问题 | 第45-46页 |
| ·单元网格大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输入地震波方法的研究 | 第47-48页 |
| ·桩土体系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 ·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反应 | 第49-55页 |
| ·不同强度与压缩性的下卧层或持力层时桩的动力响应 | 第55-59页 |
| 第四章 黄土地区灌注桩桩底不同密实度时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59-67页 |
| ·概述 | 第59-60页 |
| ·灌注桩的承载力计算 | 第60-63页 |
| ·单桩荷载的传递 | 第60-61页 |
|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 | 第61-62页 |
| ·灌注桩的问题描述 | 第62-63页 |
| ·灌注桩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63-67页 |
| ·灌注桩ANSYS模型的建立 | 第63页 |
| ·黄土地区灌注桩桩底为浮渣和注浆密实后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63-6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后续研究工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