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9页 |
第一章 黑社会组织犯罪现象分析 | 第19-47页 |
第一节 黑社会组织的起源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黑社会的性质 | 第20-33页 |
一、黑社会组织的组织性 | 第22-25页 |
二、黑社会组织的敛财性 | 第25-29页 |
三、黑社会组织的暴力性 | 第29-32页 |
四、黑社会组织的社会性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黑社会组织的犯罪亚文化特性 | 第33-40页 |
一、黑手党的犯罪亚文化 | 第34-36页 |
二、我国传统社会的犯罪亚文化 | 第36-40页 |
第四节 黑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非法控制性 | 第40-47页 |
一、黑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在于对社会的非法控制 | 第43-44页 |
二、黑社会组织实现对社会非法控制的途径 | 第44-47页 |
第二章 黑社会组织犯罪原因分析 | 第47-64页 |
第一节 社会因素 | 第47-54页 |
一、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51-52页 |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钱的追求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政治因素 | 第54-58页 |
一、政治腐败--黑社会组织孽生和发展的温床 | 第55-56页 |
二、社会控制的相对弱化 | 第56-58页 |
第三节 法律因素 | 第58-60页 |
第四节 犯罪亚文化因素--黑社会组织的精神支柱 | 第60-64页 |
一、犯罪亚文化的概念 | 第60-61页 |
二、流民文化为核心的传统犯罪亚文化 | 第61-63页 |
三、暴力和色情为核心的现代犯罪亚文化 | 第63-64页 |
第三章 黑社会组织犯罪对策研究 | 第64-85页 |
第一节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规制 | 第68-73页 |
一、我国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68页 |
二、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模式及其缺限 | 第68-71页 |
三、完善我国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立法 | 第71-73页 |
第二节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对策 | 第73-77页 |
一、我国打击黑社会犯罪司法对策的现状 | 第73页 |
二、关于完善反黑司法对策的建议 | 第73-77页 |
第三节 从“重庆打黑”探索防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对策 | 第77-85页 |
一、铲除黑社会组织的经济基础,创设财产刑 | 第77-82页 |
二、创设警察队伍新体制 | 第82-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