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前言 | 第15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1页 |
| ·证券融资交易概述 | 第15-18页 |
| ·证券融资交易概念及特征 | 第15-16页 |
| ·证券融资交易的渊源 | 第16页 |
| ·证券融资交易的积极作用 | 第16-18页 |
| ·证券融资交易的风险分析 | 第18页 |
| ·研究证券融资交易制度的意义 | 第18-20页 |
| ·顺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创新的需要 | 第18-19页 |
| ·规范我国证券融资交易活动的需要 | 第19页 |
| ·实现风险控制、稳定金融市场的需要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我国证券融资交易的现状与风险分析 | 第21-26页 |
| ·我国违规融资交易的主要操作手法 | 第21-23页 |
| ·证券公司向客户提供的融资交易 | 第21-22页 |
| ·证券公司自身的非法融资 | 第22-23页 |
| ·违规融资交易引发的问题 | 第23-24页 |
| ·违规融资交易的风险失控点分析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海外成熟证券市场融资交易制度概览与风险控制分析 | 第26-39页 |
| ·美国的证券融资交易制度 | 第26-31页 |
| ·美国证券融资交易制度的演进 | 第26-27页 |
| ·融资交易的模式与运作机制 | 第27-28页 |
| ·融资交易的风险控制 | 第28-31页 |
| ·日本的证券融资交易制度 | 第31-33页 |
| ·日本证券融资交易制度的演进 | 第31页 |
| ·融资交易的模式与运作机制 | 第31-32页 |
| ·融资交易的风险控制 | 第32-33页 |
| ·台湾的证券融资交易制度 | 第33-36页 |
| ·台湾证券融资交易制度的演进 | 第33-34页 |
| ·融资交易的模式与运作机制 | 第34-35页 |
| ·融资交易的风险控制 | 第35-36页 |
| ·香港的证券融资交易制度 | 第36-38页 |
| ·香港证券融资交易制度的演进 | 第36-37页 |
| ·融资交易的模式与运作机制 | 第37-38页 |
| ·融资交易的风险控制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我国证券融资交易的制度设计 | 第39-46页 |
| ·我国开展证券融资交易的总体构想 | 第39-40页 |
| ·实行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 | 第39页 |
| ·分步实施的具体步骤 | 第39-40页 |
| ·我国证券融资交易的制度设计 | 第40-45页 |
| ·选择适合的证券融资交易运作模式 | 第40-42页 |
| ·我国融资交易风险控制体系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我国证券融资交易制度下券商风险控制探究 | 第46-54页 |
| ·融资交易制度下券商风险控制的总体设计 | 第46-47页 |
| ·建立与融资制度相匹配的资质 | 第46-47页 |
| ·风控机制与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47页 |
| ·实例分析:A 证券公司融资交易风险控制流程设计 | 第47-53页 |
| ·内部机构的设置 | 第47-49页 |
| ·客户资质的审核 | 第49-50页 |
| ·信用帐户的开立 | 第50页 |
| ·保证金比例管理 | 第50页 |
| ·利率的确定 | 第50页 |
| ·帐户的风险控制 | 第50-52页 |
| ·补仓与平仓的技术处理 | 第52页 |
| ·业务报告制度 | 第52-53页 |
| ·投资者教育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