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分析的混凝土斜拉桥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1页 |
·混凝土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 第12-20页 |
·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混凝土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 第15-20页 |
·混凝土斜拉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混凝土斜拉桥设计理论框架 | 第22-27页 |
·混凝土斜拉桥概念设计 | 第22-25页 |
·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分析理论 | 第25-26页 |
·混凝土斜拉桥结构构件设计理论 | 第26-27页 |
·混凝土斜拉桥空间分析和简化分析现状 | 第27-29页 |
·混凝土斜拉桥空间分析现状 | 第27-28页 |
·混凝土斜拉桥简化分析现状 | 第28-2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混凝土斜拉桥PK断面主梁设计方法研究 | 第31-61页 |
·工程背景 | 第31-35页 |
·五河口斜拉桥简介 | 第31-33页 |
·平面总体模型 | 第33页 |
·三维空间实体模型 | 第33-35页 |
·主梁翼缘有效宽度计算 | 第35-47页 |
·各国规范关于有效宽度的规定 | 第35-42页 |
·翼缘有效宽度的讨论 | 第42-43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43-47页 |
·活载横向分布计算 | 第47-55页 |
·现有的简化计算方法 | 第47-50页 |
·现有简化计算方法的精度评价 | 第50-55页 |
·横梁简化计算 | 第55-59页 |
·按简支梁的计算方法 | 第55-57页 |
·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预应力布置原则 | 第59-60页 |
·纵向预应力布置原则 | 第59页 |
·横向预应力布置原则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3章 混凝土斜拉桥DP断面主梁设计方法研究 | 第61-83页 |
·工程背景 | 第61-64页 |
·长寿斜拉桥简介 | 第61-63页 |
·平面总体模型 | 第63页 |
·三维空间实体模型 | 第63-64页 |
·主梁翼缘有效宽度计算 | 第64-72页 |
·按各国规范计算的有效宽度 | 第64-65页 |
·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 | 第65-72页 |
·活载横向分布计算 | 第72-77页 |
·按现有简化方法计算活载横向分布 | 第72-73页 |
·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 | 第73-77页 |
·横梁简化计算 | 第77-81页 |
·按简支梁的计算方法 | 第77-79页 |
·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 | 第79-81页 |
·预应力布置原则 | 第81页 |
·纵向预应力布置原则 | 第81页 |
·横向预应力布置原则 | 第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4章 混凝土斜拉桥主梁剪力滞研究 | 第83-94页 |
·剪力滞理论 | 第83-87页 |
·解析理论 | 第83-85页 |
·数值解法 | 第85-86页 |
·模型试验 | 第86-87页 |
·剪力滞系数的讨论 | 第87-89页 |
·混凝土斜拉桥主梁剪力滞研究 | 第89-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拉—压杆模型(STM)设计理论 | 第94-123页 |
·拉—压杆模型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94-97页 |
·拉—压杆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建模方法 | 第97-108页 |
·结构的B区和D区 | 第97-101页 |
·拉—压杆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101-104页 |
·拉—压杆模型的优化 | 第104-105页 |
·应用拉—压杆模型进行设计的一般过程 | 第105-106页 |
·拉—压杆模型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 第106-108页 |
·拉—压杆模型的压杆、拉杆和节点的详细设计 | 第108-122页 |
·压杆、拉杆及节点分类 | 第108-111页 |
·混凝土压杆和节点区的破坏准则 | 第111-117页 |
·压杆、拉杆设计 | 第117-120页 |
·节点区设计 | 第120-122页 |
·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6章 混凝土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拉—压杆模型研究 | 第123-149页 |
·索塔锚固区的拉—压杆模型 | 第123-134页 |
·总体静力分析及锚固区平面简化模型的确定 | 第124-126页 |
·水平向平面模型分析 | 第126-132页 |
·竖向平面模型分析 | 第132-134页 |
·水平向平面模型有限元分析校核 | 第134-139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34-135页 |
·荷载及边界条件 | 第135页 |
·结果分析 | 第135-139页 |
·空间实体单元有限元分析校核 | 第139-147页 |
·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39-142页 |
·荷载及边界条件 | 第142-143页 |
·结果分析 | 第143-147页 |
·索塔锚固区预应力设计流程 | 第147页 |
·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1页 |
·结论 | 第149-150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