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本论文工作框图 | 第4-9页 |
绪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城市用地管理制度核心理念及其发展阶段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现代城市用地管理的核心理念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现代城市用地管理的演化 | 第12-18页 |
·国外城市用地管理 | 第12-16页 |
·国内城市用地管理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城市用地管理制度变革的起因 | 第19-23页 |
第一节 城市用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 第19-20页 |
·城市土地使用权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 第19页 |
·城市经营主体由单层次向多层次发展 | 第19页 |
·城市用地管理主体由政府化向社会化发展 | 第19页 |
·城市服务对象由少数人向社会公众转变 | 第19-20页 |
·城市用地管理方式、管理途径由单纯的行政命令向多元化转化 | 第20页 |
第二节 城市外部条件的改变 | 第20-22页 |
·城市化的汹涌浪潮—城市人口的快速集聚 | 第20页 |
·城乡协调发展的困惑—城市竞争的加剧 | 第20页 |
·城市用地管理的日益复杂 | 第20-21页 |
·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 第21页 |
·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用地管理热情的提高 | 第21页 |
·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 第21页 |
·国际化、民俗化的促进 | 第21-22页 |
·市场化、法制化的推动 | 第22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最新城市用地管理理论与实践 | 第23-31页 |
第一节 西方国家“精明增长”和“紧凑城市”理论 | 第23-25页 |
·北美国家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欧洲国家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紧凑城市”的研究 | 第25-28页 |
·我国城市化概况 | 第25-26页 |
·广州市建立多中心有序的紧凑型空间系统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我国城市用地管理实践 | 第28-30页 |
·从单个项目运行转到城市整体运行阶段 | 第28-29页 |
·以土地市场为主 | 第29页 |
·投资决定规划的管理方式 | 第29页 |
·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无锡市用地管理状况综述 | 第31-38页 |
第一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无锡市—城市建设止步不前 | 第31-33页 |
第二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2002年无锡市行政区划调整前的时期——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 第33-35页 |
第三节 2002年至今的时期—建设紧凑型城市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无锡城市用地管理中面对的问题 | 第38-53页 |
第一节 城市用地标准的缺失 | 第38-40页 |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单一 | 第38-39页 |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单一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规划编制与用地管理脱节 | 第40-45页 |
·规划编制描述的为终极蓝图,但缺乏实现蓝图的手段控制 | 第40-41页 |
·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之间的矛盾 | 第41-42页 |
·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现的是上级政府的意图 | 第42-43页 |
·规划编制缺乏社会公众参与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城市用地规模的失控与失衡 | 第45-49页 |
·城市负债经营 | 第45-46页 |
·部分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 第46-47页 |
·村庄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偏高 | 第47页 |
·土地资本及城市耕地资源面临枯竭危机 | 第47-48页 |
·城市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不同步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地块用地性质和指标的屡屡改变 | 第49-50页 |
·城市规划编制缺乏兼容性和弹性 | 第49-50页 |
·受土地出让收益和政府税收的影响 | 第50页 |
第五节 用地监管不得力 | 第50-52页 |
·计划外土地违法建设 | 第50-51页 |
·乱搭乱建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 第51-52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完善相关技术规范,促使规划编制走向科学合理 | 第53-61页 |
第一节 制订《无锡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标准》 | 第53-58页 |
第二节 完善其他涉及用地的相关技术标准 | 第58-60页 |
第三节 制订《无锡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 | 第6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加强规划编制与用地管理的联系 | 第61-65页 |
第一节 用地管理人员应直接参与城市规划的编制 | 第61页 |
第二节 编制非建设用地规划,确定城市限制发展空间 | 第61-63页 |
第三节 重视近期规划,强调土地的分时期使用 | 第63-64页 |
第四节 探求城市功能分区的适宜程度—强调土地使用功能的适当混合 | 第64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八章 促使城市用地紧凑高效地利用 | 第65-70页 |
第一节 编制城市规划,促使城市规模由粗放膨胀型向紧凑节约型转变 | 第65-66页 |
第二节 处理好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区域化发展 | 第66-68页 |
第三节 改变思想观念,促进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张型转向集约利用型转变 | 第68页 |
第四节 完善协调机制,促使配套设施由各自为政型向资源共享型转变 | 第68-69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九章 加强土地资本和耕地资源管理 | 第70-74页 |
第一节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经营 | 第70-71页 |
第二节 重视资源保护,促使城市建设由项目导向型向资源管治型转变 | 第71-72页 |
第三节 保护好开放的空间、历史和文化遗产 | 第72-7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十章 加强规划监管 | 第74-77页 |
第一节 加强规划编制监管评估 | 第74页 |
第二节 促使规划管制由一般地区向重要地区转变 | 第74-75页 |
第三节 加强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管 | 第7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十一章 结语 | 第77-78页 |
结束语 | 第78-79页 |
查阅的文献范围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