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绪论第15-27页
 一、选题意义第15-16页
 二、研究综述第16-24页
 三、本文构思及框架第24-27页
第一章 藏传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及在内地的早期传播第27-50页
 第一节 藏传佛教在吐蕃的形成与发展第27-34页
  一、藏传佛教的形成第27-32页
  二、藏传佛教的发展第32-34页
 第二节 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早期传播第34-50页
  一、藏传佛教在内地早期传播的原因简析第34-41页
  二、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早期传播第41-50页
第二章 元朝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第50-182页
 第一节 蒙古统治者借藏传佛教实现对吐蕃的统一与管理第50-59页
  一、蒙古统治者借藏传佛教实现对吐蕃的统一及管理第50-58页
  二、藏传佛教在元代政治中的重要地位。第58-59页
 第二节 藏传佛教在蒙古上层的传播第59-87页
  一、藏传佛教在蒙古上层的迅速传播第59-69页
  二、蒙古上层崇信藏传佛教之原因第69-79页
  三、元朝帝师制度的形成及对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作用第79-87页
 第三节 元代藏传佛教在大都之传播第87-132页
  一、藏传佛教在宫廷的传播第87-116页
  二、藏传佛教经典的翻译和对勘第116-120页
  三、藏僧大量涌入京城.第120-125页
  四、藏传佛教寺院的修建第125-131页
  五、元代藏传佛教在大都传播之小结第131-132页
 第四节 元代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第132-141页
  一、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弘传第132-139页
  二、藏传佛教在五台山传播的特点及影响第139-141页
 第五节 元代藏传佛教在江南地区的传播第141-156页
  一、江南释教总统及杨琏真伽第141-149页
  二、胆巴及其他高僧在江南修萨迦密法第149-152页
  三、管主八刊刻藏传佛教经典第152-154页
  四、藏传佛教在江南的传播特点及影响第154-156页
 第六节 元代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之特征及影响第156-182页
  一、元代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之特征第156-163页
  二、西藏佛教对元代政治中的影响第163-165页
  三、藏传佛教对元代经济的影响第165-168页
  四、藏传佛教对元代文化的影响第168-182页
第三章 明代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第182-294页
 第一节 明廷以"多封众建"为核心的治藏政策第182-202页
  一、元末明初西藏的形势第182-185页
  二、明朝"多封众建"为核心的治藏政策第185-199页
  三、明朝治藏政策的评述第199-202页
 第二节 明代藏传佛教在内地发展的历史基础第202-206页
  一、明朝对西藏的成功管理,为藏传佛教在内地发展的前提第202页
  二、历史发展至明代,已证明西藏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内向性特征第202-205页
  三、元代藏传佛教的东传,为其在明代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第205-206页
  四、明朝诸帝尊崇藏传佛教,客观推动其在内地的发展第206页
 第三节 藏传佛教在南京的传播第206-219页
  一、藏传佛教传入南京第206-212页
  二、大宝法王在南京第212-216页
  三、大乘法王在南京第216-217页
  四、大慈法王在南京第217-219页
 第四节 藏传佛教在北京的兴盛第219-258页
  一、萨迦派在北京的发展第219-221页
  二、格鲁派在北京的传播第221-225页
  三、噶举诸派僧人在北京的活动第225-245页
  四、明朝京城之藏传佛教寺院第245-249页
  五、明朝京城之西天僧第249-254页
  六、明代诸帝尊崇藏传佛教之原因第254-258页
 第五节 明代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发展第258-268页
  一、明代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发展的原因第258-259页
  二、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发展第259-266页
  三、明代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发展之特点第266-268页
 第六节 明代藏传佛教在内地发展之特点及影响第268-294页
  一、明代藏传佛教在内地发展之特点第268-275页
  二、藏传佛教在明朝政治中的地位及影响第275-279页
  三、藏传佛教对明朝经济的影响第279-280页
  四、明朝藏传佛教对内地文化的影响第280-294页
第四章 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之比较研究第294-309页
 一、相同之处第294-298页
 二、不同之处第298-309页
结语第309-312页
参考文献第312-324页
本人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324-326页
后记第326页

论文共3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融资约束的企业投资理论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李西月内丹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