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试验研究 | 第13-14页 |
·高速铁路路基压实标准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国外高速铁路路基压实控制标准 | 第14-19页 |
·我国铁路路基压实控制标准 | 第19-20页 |
·国内外高速铁路压实标准比较 | 第20-21页 |
·课题背景 | 第21页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有限元仿真技术要点分析 | 第23-38页 |
·仿真边界处理 | 第25-29页 |
·人工边界 | 第25-28页 |
·无限元边界 | 第28-29页 |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步选择 | 第29-35页 |
·动力学问题基本方程 | 第29-30页 |
·Newmark时间积分方法 | 第30-32页 |
·显式Newmark时间积分方法 | 第32-34页 |
·隐式Newmark时间积分方法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页 |
·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35-37页 |
·Mohr-Coulomb模型 | 第35-36页 |
·修正的Drucker-Prager模型 | 第36页 |
·Drucker-Prager塑性与蠕变的耦合模型 | 第36页 |
·修正的剑桥(Cam-day)模型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页 |
·初始地应力的平衡 | 第37-38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压实标准k_(30)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8-60页 |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 | 第38-41页 |
·计算断面及参数选取 | 第39页 |
·计算方案及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均一土层情况分析 | 第41-45页 |
·k_(30)与土的变形模量的关系 | 第41-43页 |
·k_(30)的影响范围 | 第43-45页 |
·国内高速铁路路基地基系数k_(30)可操作性研究 | 第45-47页 |
·路基综合地基系数k_(30)研究 | 第47-59页 |
·含软土下卧层时综合地基系数k_(30)的分析研究 | 第48-51页 |
·上部填土高度对综合地基系数k_(30)的影响性分析 | 第51-57页 |
·填土软硬层次分布对综合地基系数的影响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第4章 高速铁路压实标准Evd无限元仿真分析 | 第60-79页 |
·动态变形模量Evd测试方法及测试原理 | 第60-62页 |
·动态变形模量Evd研究现状 | 第62-63页 |
·动态变形模量Evd无限元仿真技术 | 第63-66页 |
·模型确定 | 第63-65页 |
·无限元分析关键技术控制 | 第65-66页 |
·Evd试验影响范围分析 | 第66-70页 |
·动态沉降分析 | 第70-74页 |
·不同土质条件下的对比 | 第71-72页 |
·不同动模量条件下的对比 | 第72-74页 |
·动态变形模量Evd与k_(30)关系分析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第5章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 | 第79-124页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79-85页 |
·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 | 第80-81页 |
·材料参数设定 | 第81-82页 |
·荷载模拟 | 第82-85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85-122页 |
·路基综合刚度变化影响研究 | 第88-97页 |
·基床表层刚度变化影响研究 | 第97-106页 |
·基床底层刚度变化影响研究 | 第106-114页 |
·路堤下部刚度变化影响研究 | 第114-122页 |
·刚度匹配的综合分析 | 第122-123页 |
·结论 | 第123-12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7页 |
·结论 | 第124-125页 |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125-12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