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高峰场构造嘉二~2~嘉—储层特征及预测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引言 | 第7-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0-11页 |
2 地质概况 | 第11-21页 |
·研究区地理及构造位置 | 第11-12页 |
·地层 | 第12-19页 |
·研究层段顶底界 | 第15页 |
·研究层段对比与划分 | 第15-19页 |
·勘探概况 | 第19-21页 |
3 储层特征 | 第21-47页 |
·岩石特征 | 第21-26页 |
·碳酸盐岩 | 第22-25页 |
·碎屑岩(泥岩) | 第25页 |
·膏岩 | 第25-26页 |
·储层基本特征 | 第26-32页 |
·主要储层岩性的物性 | 第26-27页 |
·储渗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27-32页 |
·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 | 第32-47页 |
·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 | 第32-37页 |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第37-46页 |
·构造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第46-47页 |
4 储层识别与分布预测 | 第47-82页 |
·测井储层识别 | 第47-70页 |
·测井储层定性识别 | 第47-49页 |
·储层测井识别实例 | 第49-50页 |
·储层参数的计算 | 第50-54页 |
·应用分析 | 第54-70页 |
·地震储层预测 | 第70-79页 |
·波阻抗反演储层预测方法原理 | 第70-73页 |
·储层响应特征及波阻抗异常带分布预测 | 第73-79页 |
·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 第79-82页 |
5 结论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图版说明 | 第87-90页 |
图版I~IV | 第90-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