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3)C标记测定代谢通量技术产生的背景 | 第9-11页 |
·MFA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3)C 标记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 第12-15页 |
·~(13)C标记实验的测试平台 | 第15-18页 |
·核磁共振测试平台简介 | 第15-17页 |
·质谱测试平台简介 | 第17-18页 |
·~(13)C标记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底物标记策略及最小测定代谢物组的确定 | 第20-29页 |
·底物标记策略的选择 | 第20-22页 |
·标记策略的种类划分 | 第20页 |
·单标记和全标记对网络通量分辨的差异比较 | 第20-22页 |
·最小测定代谢物组的确定 | 第22-29页 |
·各个代谢物基本解NMR谱分辨率的比较 | 第22-24页 |
·各个代谢物组合通量解析能力的比较 | 第24-27页 |
·各个代谢物组合经济因素的考虑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恒化实验及NMR样品制备 | 第29-37页 |
·zwf基因敲除大肠杆菌的恒化培养 | 第29-35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9页 |
·实验药品及试剂的配制 | 第29-31页 |
·菌种的活化和摇瓶培养 | 第31-32页 |
·发酵罐恒化操作、培养参数及OD值走势 | 第32-33页 |
·发酵罐恒化操作的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13)C标记过程及NMR样品制备 | 第35-37页 |
第四章 2D NMR谱图的解析及网络通量的计算 | 第37-63页 |
·2D NMR谱图的获得 | 第38-39页 |
·用NUTs做实验2D NMR谱图分析 | 第39-44页 |
·同位素分布向量(IDV)的基本概念 | 第44-45页 |
·最小测定代谢物组IDV的计算 | 第45-50页 |
·α-酮戊二酸IDV的计算 | 第45-48页 |
·草酰乙酸IDV的计算 | 第48-50页 |
·生物质组成和能量需求的测定 | 第50页 |
·胞外代谢通量的测定 | 第50页 |
·天然存在的同位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及消除 | 第50-51页 |
·同位素作图矩阵(IMM)的计算 | 第51-54页 |
·原子作图矩阵(AMM)的基本概念 | 第51-53页 |
·原子作图矩阵(AMM)的计算 | 第53页 |
·同位素作图矩阵(IMM)的基本概念 | 第53-54页 |
·同位素作图矩阵(IMM)的计算 | 第54页 |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计算通量解空间的所有基本解 | 第54-58页 |
·采用非线性优化计算中心代谢网络通量 | 第58-63页 |
·GAMS平台的介绍 | 第58页 |
·GAMS程序编写 | 第58-61页 |
·非线性优化计算中心代谢通量分布的结果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