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线性火工分离装置建模和优化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相关技术研究国内外现状和分析 | 第9-17页 |
| ·宇航火工分离装置的主要设计类型和现状 | 第9-10页 |
| ·爆炸载荷下壳体膨胀断裂研究和材料动态响应研究 | 第10-13页 |
| ·爆炸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15页 |
| ·结构优化方法的历史和现状 | 第15-17页 |
| ·本研究课题的难点 | 第17-19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第2章 响应面方法及其分析 | 第20-33页 |
| ·引言 | 第20-21页 |
| ·近似函数 | 第21-24页 |
| ·试验设计 | 第24-27页 |
| ·全因子设计 | 第24-25页 |
| ·部分因子设计 | 第25-26页 |
| ·中心复合设计 | 第26页 |
| ·正交设计 | 第26页 |
| ·中心扩展法——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 ·改进的响应面方法 | 第27-28页 |
| ·最少试验点插值法 | 第27-28页 |
| ·全局响应面和序列响应面方法 | 第28-31页 |
| ·响应面的评价 | 第31-32页 |
| ·误差平方和 | 第31页 |
| ·平均误差(average error:AE) | 第31页 |
| ·最大误差(maximum error:ME) | 第31页 |
| ·平方和评价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宇航线性火工分离装置的数值模拟 | 第33-47页 |
| ·仿真平台ANSYS/LS-DYNA 的介绍 | 第33-36页 |
| ·LS-DYNA 常用的前后处理器 | 第34-35页 |
| ·LS-DYNA 功能特点 | 第35-36页 |
| ·线性火工分离装置的数值模拟 | 第36-46页 |
| ·物理方程 | 第37-38页 |
| ·材料模型的应用 | 第38-40页 |
| ·单元算法 | 第40-41页 |
| ·接触—碰撞界面算法 | 第41-42页 |
| ·线性火工分离装置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 第42-44页 |
| ·材料特性分析 | 第44-45页 |
| ·网格划分密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45页 |
| ·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宇航线性火工分离装置的结构优化 | 第47-66页 |
| ·结构优化 | 第47-49页 |
| ·优化建模介绍 | 第49-50页 |
| ·优化模型1——炸药腔室形状优化 | 第50-57页 |
| ·目标函数 | 第50-51页 |
| ·设计变量 | 第51页 |
| ·约束函数 | 第51-52页 |
| ·优化模型的建立和寻优过程 | 第52-56页 |
| ·初始设计和优化后的结果比较 | 第56-57页 |
| ·优化模型2——蒙皮切割凹槽形状优化 | 第57-63页 |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57页 |
| ·设计变量 | 第57-58页 |
| ·优化模型的建立和寻优过程 | 第58-63页 |
| ·采用最少试验点设计的优化算例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 ·主要工作进展 | 第66页 |
| ·进一步工作的见解和展望 | 第66-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