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国产手机发展之路
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 | 第1-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页 |
第二章 国产手机的发展历程 | 第7-12页 |
·第一个阶段:萌芽期(1987-1997) | 第7-8页 |
·第二个阶段:起步期(1998-2000) | 第8-9页 |
·第三个阶段:崛起期(2001-2003) | 第9-11页 |
·第四个阶段:调整期(2004-2005) | 第11-12页 |
第三章 国产手机崛起分析 | 第12-24页 |
·产品突破(Product) | 第12-14页 |
·拿来主义,产品快速上量 | 第12-14页 |
·开发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 第14页 |
·价格风暴(Price) | 第14-16页 |
·渠道为王(Place) | 第16-18页 |
·促销创新(Promotion) | 第18-21页 |
·众星捧月——明星效应捧红国产手机 | 第19-20页 |
·人海战术——发挥中国人优势 | 第20-21页 |
·奇兵制胜——差异化营销开启手机销售新思路 | 第21页 |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 第21-22页 |
·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 | 第22-23页 |
·英雄人物时代(People) | 第23-24页 |
第四章、国产手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 第24-37页 |
·自身问题全面爆发,阻碍持续发展 | 第25-30页 |
·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落后,产品线单一 | 第25-26页 |
·营销手段简单,易模仿 | 第26-28页 |
·国产手机低价策略无优势、价格维护差 | 第26-27页 |
·渠道优势被模仿、超越 | 第27页 |
·品牌营销缺乏理念 | 第27-28页 |
·管理急需提高 | 第28-29页 |
·服务有待加强 | 第29-30页 |
·竞争对手鲸吞蚕食,国产正规军大幅败退 | 第30-34页 |
·洋品牌反扑 | 第30-31页 |
·产品线高中低端全面覆盖,超低价打压国产品牌 | 第30-31页 |
·渠道方式变革,剑指国产手机腹地 | 第31页 |
·新势力崛起 | 第31-33页 |
·国产新势力政策性崛起 | 第31-32页 |
·国外新厂家大举进入 | 第32-33页 |
·黑军团袭击 | 第33-34页 |
·产业环境、业态模式发生变革,厂商角色互换 | 第34-37页 |
·渠道革命,大连锁零售店大欺客 | 第34-35页 |
·运营商定制,国产手机被动作战 | 第35-36页 |
·供应商钳制,一剑封喉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国产手机的发展之道 | 第37-51页 |
·苦练内功 | 第38-46页 |
·产品提升 | 第38-39页 |
·掌握核心技术 | 第38页 |
·丰富产品线 | 第38-39页 |
·注重外观工业设计 | 第39页 |
·开发特色产品 | 第39页 |
·价格定位和维护 | 第39-40页 |
·优化渠道 | 第40-42页 |
·继续维护现有分销体系,完善销售网络建设 | 第40页 |
·重点抓住大卖场、大连锁,提高市场占有率 | 第40-41页 |
·大力开发二三级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 | 第41页 |
·加强和完善渠道内降价补差体系的管理和优化 | 第41页 |
·发展集团客户和专业市场 | 第41-42页 |
·开发其他销售模式 | 第42页 |
·品牌营销 | 第42-43页 |
·管理提升 | 第43页 |
·完善服务 | 第43-44页 |
·加强传统售后服务优势 | 第43-44页 |
·推进增值服务 | 第44页 |
·大力研究和开发海外市场 | 第44-45页 |
·利用3G机会,快速发展 | 第45页 |
·联合自救 | 第45-46页 |
·借助外援 | 第46-51页 |
·主动获取政府支持 | 第46-48页 |
·政府开展打击黑手机专项整治工作 | 第46页 |
·积极利用国家各项政策 | 第46-48页 |
·申请国家资金支持 | 第47页 |
·利用其他政策支持 | 第47页 |
·加快 CTA入网测试认证进度 | 第47-48页 |
·借助行业协会的润滑作用 | 第48-49页 |
·加强与国外品牌合作,联合开发国内和海外市场 | 第49-50页 |
·利用运营商手机定制打开局面 | 第50-51页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