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习得英语被动语态的偏误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选题原因 | 第9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一、英汉对比方面 | 第9-10页 |
二、英语方面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理论前提 | 第11-14页 |
一、对比分析理论 | 第11-12页 |
二、中介语理论 | 第12页 |
三、偏误分析理论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英语的被动语态及英汉对比 | 第14-25页 |
第一节 英语的被动语态 | 第14-22页 |
一、英语被动语态的定义及形式 | 第14页 |
二、英语被动语态的不同时态变化 | 第14-16页 |
三、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 | 第16页 |
四、英语被动语态所受的限制 | 第16-19页 |
五、英语中主动形式所表达的被动意义 | 第19-22页 |
第二节 英汉语被动结构的对比 | 第22-25页 |
一、英汉语被动语态的相同点 | 第22-23页 |
二、英汉语被动语态的不同点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英语被动语态习得的偏误分析 | 第25-50页 |
第一节 测试对象 | 第25页 |
第二节 测试方法和内容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26-50页 |
一、结构偏误 | 第26-34页 |
二、功能偏误 | 第34-50页 |
第四章 中国学习者偏误原因及教学建议 | 第50-58页 |
第一节 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被动语态主要偏误及原因 | 第50-53页 |
一、偏误类型 | 第50-51页 |
二、偏误原因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对英语被动语态教学的建议 | 第53-58页 |
一、不同阶段被动语态教学内容的侧重 | 第53-54页 |
二、教学方法的建议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62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62-68页 |
附录二: 偏误语料 | 第68-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后记 | 第75-77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