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写词表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麻黄名称及医药学研究历史考证 | 第12页 |
| ·麻黄种质资源概况 | 第12-14页 |
| ·麻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 | 第14-15页 |
| ·形态学方法 | 第14页 |
| ·染色体分析技术 | 第14-15页 |
| ·分子标记技术概况 | 第15页 |
| ·麻黄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15-18页 |
| ·麻黄植物的化学成分 | 第15-18页 |
| ·麻黄植物的药理作用 | 第18页 |
| ·HPLC 法测定麻黄中麻黄碱的含量 | 第18-2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 第18-1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 | 第18-19页 |
| ·生物碱HPLC 分析模式及机制 | 第19页 |
| ·HPLC 法在测定麻黄中麻黄碱含量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麻黄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 | 第19-20页 |
| ·HPLC 法测定麻黄碱含量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五种麻黄亲缘关系的RAPD 分析 | 第23-42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 ·五种麻黄的形态学特征 | 第23-24页 |
| ·材料来源 | 第24页 |
| ·样品采集 | 第2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 ·药品试剂及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 ·药品试剂 | 第24-25页 |
| ·仪器设备 | 第25页 |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5-27页 |
| ·苯酚法 | 第25页 |
| ·高盐低PH 值法 | 第25-26页 |
| ·CTAB 法 | 第26页 |
| ·本实验提取DNA 所用方法 | 第26-27页 |
| ·随即引物筛选 | 第27页 |
| ·RAPD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27-29页 |
| ·DNTP | 第27页 |
| ·TAQ 酶 | 第27-28页 |
| ·BSA | 第28页 |
| ·DNA 模板浓度 | 第28页 |
| ·引物用量 | 第28-29页 |
| ·MGCL2 用量 | 第29页 |
| ·RAPD 扩增程序的筛选 | 第29页 |
| ·扩增产物检测 | 第29-30页 |
| ·胶的制备 | 第29-30页 |
| ·加样 | 第30页 |
| ·电泳 | 第30页 |
| ·照相 | 第30页 |
| 3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 4 结果分析 | 第30-39页 |
| ·RAPD 实验体系的建立 | 第30-35页 |
| ·麻黄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0-31页 |
| ·影响RAPD 稳定性的重要因子 | 第31-35页 |
| ·DNTP 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页 |
| ·TAQ 酶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BSA 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页 |
| ·DNA 模板浓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引物浓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MG2+浓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页 |
| ·PCR 反应体系 | 第35页 |
| ·PCR 扩增条件 | 第35-36页 |
| ·不同麻黄DNA 多态性分析 | 第36-38页 |
| ·引物筛选 | 第36页 |
| ·不同麻黄种的RAPD 分析 | 第36-38页 |
| ·种间遗传关系的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 5 讨论 | 第39-42页 |
| ·高盐低PH 值法提取麻黄基因组DNA | 第39-40页 |
| ·引物的筛选 | 第40页 |
| ·RAPD 结果的稳定性 | 第40-41页 |
| ·五个麻黄种的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麻黄染色体数目及电镜观察 | 第42-49页 |
| 1 三个麻黄种的染色体数目观察 | 第42-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 ·材料 | 第42页 |
| ·方法 | 第42-43页 |
| ·制片 | 第42-43页 |
| ·压片 | 第43页 |
| ·卡宝品红的配制 | 第43页 |
| ·染色体数目统计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页 |
| ·取材 | 第43页 |
| ·预处理 | 第43页 |
| ·染色体形态与倍性分析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2 三个麻黄种的电镜扫描观察 | 第45-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 ·材料 | 第45页 |
| ·方法 | 第45-46页 |
| ·茎表皮表面的观察 | 第45-46页 |
| ·茎横截面的观察 | 第46页 |
| ·结果分析 | 第46页 |
| ·讨论 | 第46-49页 |
| 第四章 HPLC 测定不同麻黄种的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含量 | 第49-57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 ·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49页 |
| ·色谱条件 | 第49页 |
| ·样品及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50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49-50页 |
|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50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50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50页 |
| ·样品测定 | 第50-51页 |
| 3 试验结果 | 第51-55页 |
|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 第51-52页 |
| ·精密度试验结果 | 第52页 |
| ·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 ·样品测定结果 | 第53-55页 |
| 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