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2页 |
·交通运输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 第11-20页 |
·交通流的宏观模型—连续模型 | 第11-13页 |
·交通流的中观模型—气体动力论模型 | 第13页 |
·交通流的微观模型 | 第13-20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单车道开放边界条件下元胞自动机 FI 和 NS 交通流混合模型的研究 | 第22-28页 |
·引言 | 第22页 |
·模型 | 第22-23页 |
·数值模拟结果和讨论 | 第23-27页 |
·随机减速概率对混合模型、NS 模型和FI 模型交通流的影响 | 第23-25页 |
·谨慎驾驶车辆的产生概率α′对混合模型交通流的影响 | 第25-27页 |
·总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双车道元胞自动机 NS 和 WWH 交通流混合模型的研究 | 第28-36页 |
·引言 | 第28页 |
·模型 | 第28-30页 |
·计算机模拟与数值分析 | 第30-35页 |
·混合比例系数f_(NS)对混合交通流的影响 | 第32页 |
·NS型(谨慎型)车辆的混合比例系数f_(NS)对各车道混合交通流的影响 | 第32-33页 |
·混合比例系数f_(NS)对每辆车的转道频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混合比例系数f_(NS)对车道利用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总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双车道不同长度和最大速度车辆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研究 | 第36-46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模型 | 第37-38页 |
·CD 模型车辆状态演化的更新规则 | 第37-38页 |
·车辆转道规则 | 第38页 |
·计算机模拟与数值分析 | 第38-44页 |
·混合比例系数对交通流的影响 | 第39-41页 |
·车辆最大速度差异对混合交通流的影响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9页 |
·本文的工作总结和主要创新 | 第46页 |
·对我国交通流研究的展望 | 第46-49页 |
·加强对城市交通以及高速交通特性的实际观测,积累我们自己的交通数据 | 第47页 |
·发展适合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流模型 | 第47页 |
·开发适合我国交通流特性的交通管理控制软件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