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数学形态学与区域减影法的矽肺X线胸片图像增强技术

摘要第1-8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图像增强的研究热点第9-10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0-12页
第2章 图像增强概论与矽肺X线胸片图像的采集及特征分析第12-28页
 §2.1 图像处理方法简介第12-14页
  §2.1.1 图像的分类第12-13页
  §2.1.2 图像处理系统构成第13-14页
 §2.2 常用图像增强方法介绍第14-22页
  §2.2.1 图像增强的意义第14-15页
  §2.2.2 基于空域的图像增强第15-20页
  §2.2.3 基于频域的图像增强第20-22页
 §2.3 轮廓、形状与边缘检测第22-23页
 §2.4 矽肺X线胸片图像的采集与O~+期矽肺X线图像特征第23-27页
  §2.4.1 矽肺x线胸片图像的采集第23-25页
  §2.4.2 0~+期矽肺X线胸片图像的特征及其对图像增强造成的困难第25-27页
 §2.5 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增强技术第28-37页
 §3.1 数学形态学第28-32页
  §3.1.1 数学形态学的定义第28页
  §3.1.2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与性质第28-30页
  §3.1.3 灰度形态学第30-31页
  §3.1.4 灰度形态学的用途第31-32页
 §3.2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增强技术第32-35页
  §3.2.1 矽肺x线胸片图像的二值化处理第32-33页
  §3.2.2 高帽(top-hat)变换第33-34页
  §3.2.3 图像的四种基本形态学变换第34-35页
 §3.3 多尺度多结构元素的形态学增强方法第35-36页
 §3.4 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基于区域连通性的减影图像增强方法第37-49页
 §4.1 像素间的连通性第37-39页
  §4.1.1 像素的邻域第37页
  §4.1.2 连接性、连通性、区域和边界第37-39页
 §4.2 基于区域连通性的减影图像增强方法第39-48页
  §4.2.1 基于区域连通性的图像增强方法的引入第39-41页
  §4.2.2 基于区域连通性的减影图像增强异算法实现第41-43页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48页
 §4.3 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尘肺的早期诊断和增强算法实验结果对比讨论第49-54页
 §5.1 尘肺的早期诊断第49-50页
 §5.2 增强算法实验结果对比讨论第50-53页
 §5.3 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结束语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不同几何条件下螺旋系相关性的研究
下一篇:St和MMA在不同反应介质中的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