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一、新潮社(1919-1922)的前期 | 第10-26页 |
| (一) 激烈的社会批判 | 第10-17页 |
| (二) 前期价值取向原因分析 | 第17-26页 |
| 1. 北京大学的氛围 | 第17-19页 |
| 2. 五四运动前新潮社同仁思想所受的冲击 | 第19-24页 |
| 3. 《新潮》诞生的条件 | 第24-26页 |
| 二、新潮社(1919-1922)的后期 | 第26-41页 |
| (一) 沉稳冷静的学理探求 | 第26-33页 |
| (二) 新潮社后期思想转变原因探讨 | 第33-41页 |
| 1.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趋势 | 第33-35页 |
| 2. 新潮社同仁对参与的社会活动的自我反思 | 第35-37页 |
| 3. 胡适的引导与新潮社同仁精神需求的契合 | 第37-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