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演化及有利储集层分布研究

前言第1-23页
 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20页
 2.目前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第20-21页
 3.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21-23页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3-29页
 1.1 区域构造特征第23-27页
 1.2 区域地层及沉积特征第27-29页
第2章 贝尔凹陷构造特征第29-53页
 2.1.构造层划分第29-31页
  2.1.1 三个重要的构造层序界面及其地质意义第29-31页
 2.2 断裂构造特征第31-51页
  2.2.1 断裂系统类型第31-43页
  2.2.2 断裂形成以及活动时期的厘定第43-51页
 2.3 构造单元划分第51-53页
  2.3.1 构造单元划分第51页
  2.3.2 构造单元划分结果第51-53页
第3章 平衡剖面技术的应用及潜山的演化与分布规律第53-72页
 3.1 平衡剖面技术原理及应用范围第53页
 3.2 平衡剖面技术在贝尔凹陷中的应用第53-56页
  3.2.1 反演贝尔凹陷构造发育史第53-55页
  3.2.2 古地貌恢复第55-56页
 3.3 潜山定义及研究进展第56-58页
 3.4 潜山类型划分第58-66页
 3.5 布达特群潜山分布规律第66页
 3.6 不同类型潜山形成与演化第66-72页
  3.6.1 古地貌山的演化过程第66页
  3.6.2.长期继承性活动断层控制的同生潜山第66页
  3.6.3.中期变形(南屯组末期)形成的后成潜山第66-72页
第4章 储集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第72-90页
 4.1 储层孔、渗物性特征第72页
 4.2 储集空间类型第72-76页
  4.2.1 储集空间体系类型第72-73页
  4.2.2 有效孔隙几何特征及识别第73-74页
  4.2.3 典型单井储集性分析第74-76页
 4.3 裂缝发育特征第76-87页
  4.3.1 岩心裂缝描述第76-81页
  4.3.2 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特征第81-87页
 4.4 储集性主控因素分析第87-90页
  4.4.1 次生孔洞发育主控因素第87-88页
  4.4.2 裂缝发育控制因素第88-90页
第5章 有利储层发育区预测第90-102页
 5.1 分形理论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第90-95页
  5.1.1 分形分维数的计算第90-91页
  5.1.2 断裂和裂缝的分形特征第91-94页
  5.1.3 断裂与裂缝分形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第94-95页
  5.1.4 裂缝发育有利区预测第95页
 5.2 构造缝有利发育区第95-98页
  5.2.1 断裂控制裂缝的性质及发育方位第96-97页
  5.2.2 走滑断裂的分布控制着裂缝的分布第97-98页
 5.3 次生孔洞有利发育区第98-102页
第6章 结论及勘探建议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图版说明第107-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F-κB、α-SMA在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活性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研究
下一篇:智能体技术在多AUV协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