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1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页 |
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 第9-10页 |
3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 第10-13页 |
结果 | 第13-18页 |
1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ST段电位的影响 | 第13页 |
2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浆ET含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3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浆NO含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4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浆GMP-140含量的影响 | 第15页 |
5 相关性分析 | 第15-18页 |
讨论 | 第18-23页 |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8页 |
2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第18-19页 |
3 取穴依据 | 第19-20页 |
4 对模型的评价 | 第20页 |
5 急性心肌缺血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其意义 | 第20-21页 |
6 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时心电图的变化及电针内关对它的影响 | 第21-22页 |
7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的血管内分泌调节机制 | 第22-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文献综述 | 第26-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