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治疗学论文

新型固相界面NF-κB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英文摘要第10-14页
前言第14-33页
 1 NF-κB家族及其结构第15-16页
 2 NF-κB活化转导的信号通路第16-19页
   ·通过IKK途径的NF-κB激活第16-18页
   ·其它NF-κB激活的信号通路第18-19页
 3 NF-κB的生物学功能第19页
 4 NF-κB与疾病及其以NF-κB为靶点的药物筛选第19-21页
   ·NF-κB与疾病第20页
   ·以NF-κB为靶点的药物筛选第20-21页
 5 活性NF-κB蛋白分析检测技术第21-24页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第21-22页
   ·酶联免疫吸附法第22页
   ·膜片钳和流式细胞技术第22页
   ·免疫荧光技术第22页
   ·间接检测方法第22页
   ·FRET技术第22-23页
   ·生物芯片技术第23-24页
   ·X射线衍射晶体法第24页
   ·非标记检测技术第24页
 6 课题构想第24-26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课题创新性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3页
第一章 双链DNA包被微孔板检测NF-κB蛋白ELISA方法的建立第33-52页
 1 引言第3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3-41页
 3 实验结果第41-47页
   ·双链DNA的固定第41页
   ·包被不同浓度双链DNA对测定的影响第41-42页
   ·双链DNA包被的微孔板确定NF-κBp50标准曲线第42-43页
   ·定量分析细胞核提取核蛋白NF-κB第43-44页
   ·特异性分析第44-46页
   ·重现性分析第46-47页
 4 讨论第47页
 5 小结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第二章 双链DNA包被微孔板检测NF-κB蛋白ELISA系统的优化第52-60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4-59页
   ·条件的优化第54-55页
     ·包被双链DNA探针的影响第54页
     ·NF-κBp50蛋白与双链DNA探针相互作用时间的影响第54页
     ·温度和摇动对信号的影响第54页
     ·一抗的孵育时间、浓度以及二抗的浓度的影响第54-55页
     ·BSA封闭对检测信号的影响第55页
     ·显色时间的影响第55页
     ·杂蛋白对检测信号的影响第55页
   ·优化后双链DNA包被微孔板对NF-κB蛋白检测第55-59页
 3 小结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第三章 三种标记方法检测NF-κB的比较和应用第60-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两种微孔板双链DNA固定的比较第64-65页
   ·三种标记方法检测NF-κBp50的比较第65-67页
   ·三种标记检测方法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第67-71页
 3 小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第四章 纳米颗粒自组装与新型非标记生物传感器的建立第74-95页
 1 引言第74-7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7-7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9-88页
   ·单分散系纳米颗粒自组装第79-85页
   ·三维有序二氧化钛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薄膜的制备第85-86页
   ·二氧化钛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薄膜结构的表征第86-88页
 4 小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第五章 二氧化钛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薄膜在传感检测中的应用第95-113页
 1 引言第95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95-9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98-109页
   ·在检测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应用第98-99页
   ·三种反蛋白石结构薄膜在有机溶剂检测中的比较第99-101页
   ·在蛋白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第101-104页
   ·3DOMTiO_2微孔洞薄膜的再生第104-105页
   ·3DOMTiO_2微孔洞薄膜的修饰第105-106页
   ·DNA分子的固定以及转录因子NF-κB的非标记检测第106页
   ·特异性分析第106-109页
 4 小结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3页
第六章 总结第113-116页
文献综述 固相界面免疫检测系统研究进展第116-140页
 参考文献第132-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附表一 英文缩略词第141-142页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激励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
下一篇:iPAS计费营帐系统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