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酶学性质研究 | 第10-32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草甘膦的化学结构 | 第12页 |
·草甘膦特性 | 第12-13页 |
·草甘膦的毒性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抗草甘膦作用机制 | 第14-18页 |
·抗草甘膦常见的第一种机制 | 第14-16页 |
·抗草甘膦常见的第二种机制 | 第16-17页 |
·抗草甘膦常见的第三种机制 | 第17-18页 |
·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育种 | 第18-19页 |
·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发展 | 第19-20页 |
·抗草甘膦新策略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1页 |
·生化试剂 | 第21页 |
·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6页 |
·土壤总DNA的提取 | 第22页 |
·土壤总DNA的纯化 | 第22-23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3页 |
·gat基因的PCR扩增 | 第23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3页 |
·GAT表达产物的诱导 | 第23-24页 |
·GAT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24页 |
·SDS-PAGE凝胶的制备 | 第24页 |
·电泳、染色及脱色 | 第24页 |
·GAT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pH值对GAT活性影响 | 第25页 |
·温度对GAT活性影响 | 第25-26页 |
·金属离子对GAT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gat基因的PCR扩增 | 第26页 |
·gat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 第26-28页 |
·GAT的表达和纯化 | 第28-29页 |
·金属离子对GAT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二章 AlbD酶S40位点饱和突变分析 | 第32-50页 |
摘要 | 第32-33页 |
Abstract | 第33-34页 |
1 前言 | 第34-41页 |
·甘蔗叶灼病主要症状 | 第34页 |
·致病机理 | 第34-35页 |
·albicidin的性质 | 第35-36页 |
·对albicidin合成基因的研究 | 第36-38页 |
·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机制 | 第38页 |
·抗甘蔗叶灼病的菌株 | 第38-40页 |
·Klelisiella oxytoca和Alcaligenes denitrificans抗甘蔗叶灼病分离菌 | 第38-39页 |
·Pantoea dispersa抗甘蔗叶灼病分离菌 | 第39-40页 |
·转基因甘蔗植株 | 第40-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41页 |
·生化试剂 | 第41页 |
·仪器设备 | 第41-42页 |
·培养基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44页 |
·albicidin毒素的制备 | 第42页 |
·AlbD酶突变及质粒构建 | 第42页 |
·大肠杆菌的常规转化 | 第42-43页 |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感受态的制备 | 第42-43页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43页 |
·AlbD酶突变体表达及纯化 | 第43页 |
·AlbD酶酶学性质分析及比较 | 第43-44页 |
·脱毒活性的测定 | 第43-44页 |
·酯酶活性的测定 | 第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albD基因饱和突变及鉴定 | 第44-45页 |
·AlbD酶S40位点突变株脱毒活性分析 | 第45-48页 |
·AlbD酶S40位点不同突变株酯酶活性分析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