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国有企业经济论文

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与控制力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5页
插图索引第15-16页
附表索引第16-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26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第20-26页
     ·研究思路第21-24页
     ·基本结构第24-25页
     ·研究方法第25-26页
第2章 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发展逻辑第26-49页
   ·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阶段分析第26-31页
   ·国有经济改革的理论路径第31-38页
     ·国有企业改革的“产权论”第31-34页
     ·国有企业改革的“竞争论”第34-37页
     ·结构调整论第37-38页
   ·关于国有经济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第38-49页
     ·不同所有制的适应领域问题第38-43页
     ·“国有经济战略退出”与“国有资产私有化”第43-45页
     ·国有经济改革的地位问题第45-46页
     ·有关国有经济改革的若干命题之间的矛盾第46-49页
第3章 政府职能与国有经济边界第49-74页
   ·政府职能与政府主导型经济第49-58页
     ·政府职能第49-52页
     ·政府职能转变第52-56页
     ·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第56-58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经济边界第58-63页
     ·国有经济规模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第59-61页
     ·国有经济规模下限与上限的确定第61-63页
   ·经济体制转轨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第63-71页
     ·经济体制结构动态的演进轨迹第63-68页
     ·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第68-71页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国有经济控制第71-74页
第4章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实施第74-94页
   ·国有经济和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概念第74-78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基本定义第74-75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内涵及多样性第75-78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另一层含义第78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主要特点第78-81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目标第81-83页
   ·国有经济发挥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基本方式第83-84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实现层次与市场基础第84-87页
     ·国家层次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第85页
     ·产业层次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第85-86页
     ·区域经济层次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第86页
     ·多层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市场基础与发展第86-87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实现形式与机制第87-90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实现形式第87-89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实现机制第89-90页
   ·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控制第90-94页
     ·控制国有经济的原因第90-91页
     ·控制国有经济的主要内容第91-93页
     ·控制国有经济应注意的问题第93-94页
第5章 不同层次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实现第94-113页
   ·国有经济的企业控制力第94-100页
     ·国有企业的控制力的界定第94-96页
     ·国有企业控制力的形成与实现保障第96-99页
     ·国有企业控制力的优化与实现第99-100页
   ·国有经济的产业控制力第100-103页
     ·国有经济产业控制力的界定第100页
     ·国有经济作为国家控制产业手段的特点与局限性第100-101页
     ·国有经济控制产业的实施第101-103页
   ·国有经济的区域控制力第103-113页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国有经济概况第104-106页
     ·国有经济区域控制力的基本模式第106-108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区域选择第108-110页
     ·区域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培养第110-113页
第6章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评价体系第113-130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主体的评价指标第113-115页
     ·国有经济所有者的控制力评价指标第113-114页
     ·国有经济管理者的控制力评价指标第114页
     ·国有经济经营者的控制力评价指标第114-115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性第115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关系的评价指标第115-117页
     ·分层控制与整体控制指标第115-116页
     ·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指标第116页
     ·封闭控制、开放控制与半封闭控制指标第116页
     ·横向控制与纵向控制或水平控制与垂直控制第116-117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过程的评价指标第117-118页
     ·真实性强弱指标第117页
     ·及时性强弱指标第117页
     ·灵敏性高低指标第117-118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效果的评价指标第118-121页
     ·重要性指标第118页
     ·影响力指标第118-119页
     ·引导性或导向性指标第119页
     ·带动性指标第119页
     ·转制性指标第119-120页
     ·服务性指标第120页
     ·增值性指标第120页
     ·效益性指标第120页
     ·时间性指标第120-121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形式的评价指标第121-123页
     ·总量控制或规模指标第121页
     ·质量控制指标第121页
     ·重要性控制指标第121-122页
     ·要素控制指标第122页
     ·企业控制指标第122页
     ·行业或产业控制指标第122页
     ·区域控制指标第122-123页
     ·市场控制指标第123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程度的评价指标第123-125页
     ·影响力指标第123-124页
     ·相对控制指标第124页
     ·绝对控制指标第124页
     ·参股控制指标第124-125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范围的评价指标第125-126页
     ·全面控制指标第125页
     ·局部控制指标第125页
     ·行业控制指标第125-126页
     ·区域控制指标第126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时间的评价指标第126-127页
     ·近期控制指标第126页
     ·长期控制指标第126-127页
     ·间断控制指标第127页
     ·持续控制指标第127页
   ·控制国有经济的评价指标第127-130页
     ·对国有企业的人事权控制力第127-128页
     ·对国有企业决策权的控制力第128页
     ·对国有企业剩余控制力第128页
     ·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力第128-129页
     ·对国有经济的行业分布控制力第129页
     ·对国有经济的区域分布控制力第129-130页
第7章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实证分析第130-142页
   ·指标的选取第130-131页
   ·样本的选择第131页
   ·实证设计第131-132页
   ·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评估结果及其分析第132-133页
     ·工业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总体评判第132-133页
     ·工业子类的国有经济控制力状况第133页
   ·国有工业的行业绩效及其分析第133-135页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第135-142页
     ·“进退”行业的分类第136-137页
     ·战略性调整的基本原则第137-138页
     ·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第138-139页
     ·战略性调整的具体设想第139-142页
结论第142-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1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浸入式水口内旋流导向装置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一汽解放公司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敏捷供应链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