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产生及其合理性分析 | 第10-21页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产生 | 第10-13页 |
·精神损害赔偿概念的厘定 | 第10-11页 |
·违约中精神损害赔偿产生的现实性考察 | 第11-13页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合理性分析 | 第13-21页 |
·否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理由的述评 | 第13-18页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合理性确证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法考察 | 第21-27页 |
·大陆法系国家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21-23页 |
·德国法 | 第21-22页 |
·法国法 | 第22-23页 |
·瑞士法 | 第23页 |
·日本法 | 第23页 |
·英美法系国家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 第23-25页 |
·英国法 | 第23-24页 |
·美国法 | 第24-25页 |
·国际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 第25-27页 |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 第25页 |
·《欧洲合同法原则》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与制度构建 | 第27-40页 |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 第27-30页 |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失 | 第27-29页 |
·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 | 第30-35页 |
·通过对《合同法》的扩张性解释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30-31页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31-33页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标准 | 第33-35页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限制 | 第35-40页 |
·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 | 第36页 |
·不可抗力的限制 | 第36-37页 |
·请求权主体的限制 | 第37-38页 |
·精神损害程度上的限制 | 第38页 |
·过失相抵规则的限制 | 第38-39页 |
·损益相抵规则的限制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