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页 |
·化学电源的发展史 | 第12-13页 |
·充电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页 |
·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负极材料 | 第15-16页 |
·正极材料 | 第16-17页 |
·电解质 | 第17-18页 |
·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制备中常用的合成方法 | 第18-19页 |
·高温固相合成法 | 第18页 |
·低温合成法 | 第18-19页 |
·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 | 第19-20页 |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 第19页 |
·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固相法合成氟磷酸亚铁钠 | 第21-35页 |
·引言 | 第21页 |
·实验内容 | 第21-23页 |
·实验所用药品 | 第21页 |
·材料的合成 | 第21-22页 |
·热分析及合成样品的物理性能分析 | 第22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34页 |
·前驱体的热分析 | 第23-24页 |
·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24-26页 |
·固相法合成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6-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掺碳对氟磷酸亚铁钠材料的影响 | 第35-44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内容 | 第36页 |
·实验所用药品 | 第36页 |
·材料的合成 | 第36页 |
·材料的测试分析 | 第3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前驱体的热分析 | 第37页 |
·氟磷酸亚铁钠/碳复合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碳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氟磷酸亚铁钠/碳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掺碳量对氟磷酸亚铁钠材料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溶胶凝胶法合成氟磷酸亚铁钠 | 第44-51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内容 | 第45-46页 |
·实验所用药品 | 第45页 |
·材料的合成 | 第45-46页 |
·材料的测试分析 | 第4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氟磷酸亚铁钠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46-48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氟磷酸亚铁钠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模板法制备氟磷酸亚铁钠正极材料 | 第51-64页 |
·引言 | 第51-56页 |
·模板的制备原理 | 第51-55页 |
·模板合成的发展 | 第55页 |
·模板合成的原理 | 第55-56页 |
·实验内容 | 第56-57页 |
·实验所用药品 | 第56页 |
·氧化铝模板的制备 | 第56-57页 |
·氟磷酸亚铁钠纳米线的制备 | 第57页 |
·材料的测试分析 | 第5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3页 |
·氧化铝模板的形貌表征和分析 | 第57-60页 |
·氟磷酸亚铁钠纳米线的形貌表征 | 第60-62页 |
·氟磷酸亚铁钠纳米线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4-65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