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贯流泵装置的研究概况 | 第16-25页 |
·贯流式机组的基本类型 | 第16-19页 |
·贯流式机组的水力性能及结构特点 | 第19-22页 |
·贯流泵装置在国内外的应用概况 | 第22-25页 |
·低扬程水泵装置水力性能的研究方法概述 | 第25-28页 |
·模型试验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发展概况 | 第28-34页 |
·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 第28-30页 |
·数值计算软件简介 | 第30-32页 |
·计算流体动力学在水力机械上的应用概况 | 第32-34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34-36页 |
第二章 淮阴三站简况及水泵装置有关参数 | 第36-41页 |
·淮阴三站工程概况及设计参数 | 第36-37页 |
·淮阴三站的水泵水力模型 | 第37-38页 |
·泵型选择原则 | 第37页 |
·水泵水力模型 | 第37-38页 |
·淮阴三站初步设计方案的机组结构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模型泵泵段及贯流泵装置的三维湍流数学模型 | 第41-51页 |
·控制方程 | 第41-43页 |
·边界条件 | 第43-46页 |
·计算流场的离散化 | 第46-49页 |
·空间区域的离散化 | 第46-47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47-49页 |
·计算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49-51页 |
第四章 ZBM791-100 模型泵泵段内部流动数值模拟 | 第51-61页 |
·模型泵泵段三维造型技术及网格的生成 | 第51-53页 |
·模型泵泵段三维造型技术 | 第51-53页 |
·模型泵泵段网格的生成 | 第53页 |
·模型泵泵段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53-54页 |
·模型泵泵段数值模拟及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模型泵泵段计算流场分析 | 第56-58页 |
·叶片正面的静压和速度分布 | 第56页 |
·叶片背面的静压和速度分布 | 第56-57页 |
·模型泵导叶出口流场分析 | 第57页 |
·模型泵导叶出口环量计算 | 第57-58页 |
·模型泵泵段截面流场分析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五章 前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数值模拟 | 第61-67页 |
·前置灯泡贯流泵装置的三维造型与网格系统 | 第61-62页 |
·前置灯泡贯流泵装置的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62-63页 |
·前置灯泡贯流泵装置的三维湍流数值模拟 | 第63-65页 |
·前置灯泡贯流泵装置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前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流场分析 | 第65页 |
·前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数值模拟 | 第67-72页 |
·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的三维造型与网格系统 | 第67-68页 |
·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的三维湍流数值模拟 | 第68-69页 |
·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流场分析 | 第69-70页 |
·后置灯泡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图 | 第79-90页 |
附图1 | 第79-80页 |
附图2 | 第80页 |
附图3 | 第80页 |
附图4 | 第80页 |
附图5 | 第80-81页 |
附图6 | 第81页 |
附图7 | 第81页 |
附图8 | 第81页 |
附图9 | 第81页 |
附图10 | 第81页 |
附图11 | 第81页 |
附图12 | 第81页 |
附图13 | 第81-82页 |
附图14 | 第82页 |
附图15 | 第82-83页 |
附图16 | 第83页 |
附图17 | 第83-84页 |
附图18 | 第84页 |
附图19 | 第84页 |
附图20 | 第84页 |
附图21 | 第84-85页 |
附图22 | 第85-86页 |
附图23 | 第86-87页 |
附图24 | 第87页 |
附图25 | 第87-88页 |
附图26 | 第88-89页 |
附图27 | 第89-90页 |
附录 导叶出口平均环量推导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