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一、自由贸易协定概述 | 第8-15页 |
(一) 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念与特征 | 第8-11页 |
1. 自由贸易协定的概念 | 第8-9页 |
2. 自由贸易协定的特征 | 第9-10页 |
3. 自由贸易安排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二) 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兴盛的原因 | 第11-15页 |
1. WTO多边体制进程艰难 | 第12页 |
2. 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的需要 | 第12-13页 |
3. 出于政治与安全方面的考虑 | 第13-15页 |
二、WTO对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定及其效力 | 第15-25页 |
(一) 自由贸易协定与WTO最惠国待遇原则 | 第15-17页 |
(二) WTO对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规定 | 第17-22页 |
1. 《GATT1994》以及《谅解》对区域贸易协定的有关规定 | 第17-19页 |
2. GATS第5条对于区域贸易协定的规定 | 第19-20页 |
3. WTO有关“授权条款”的相关规定 | 第20-22页 |
(三) 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 第22-25页 |
1. 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2. 《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弥补了相关争端解决规则的漏洞 | 第23-25页 |
三、国际社会上主要的自由贸易协定特征分析 | 第25-35页 |
(一) 区域贸易安排下的自由贸易协定 | 第25-28页 |
1. 欧洲联盟 | 第25-26页 |
2. 北美自由贸易区 | 第26-27页 |
3. 东盟 | 第27-28页 |
(二)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 第28-32页 |
1. 美新自由贸易协定 | 第29-30页 |
2. 日新自由贸易协定 | 第30-32页 |
3. 其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 第32页 |
(三) 孕育中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 第32-35页 |
1. APEC | 第32-33页 |
2. 上海合作组织 | 第33-34页 |
3. 亚太地区 | 第34-35页 |
四、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35-45页 |
(一)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 第35-39页 |
1. 发达国家的权力扩张 | 第35-36页 |
2. 自由贸易协定有可能对第三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36-37页 |
3. 自由贸易协定的扭曲发展是对WTO法律制度的违背 | 第37-38页 |
4. 自由贸易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 | 第38-39页 |
(二)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 第39-45页 |
1. 弥补WTO体制下的法律空白和缺陷 | 第40-41页 |
2. 加快WTO有关贸易自由化的谈判进程 | 第41-42页 |
3. 改变多边体制的成员结构 | 第42-45页 |
五、对我国开展 FTA进程的法律建议 | 第45-55页 |
(一) 我国现在参加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现状分析 | 第45-48页 |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 第45-46页 |
2.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 | 第46-47页 |
3. 中国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自由贸易安排 | 第47-48页 |
(二) 稳步前行的自由贸易进程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 第48-50页 |
1. 中国参加的FTA数目较少,水平有限 | 第48-49页 |
2. 对象选择上的问题 | 第49页 |
3. 国内法与国际法巫待协调与完善 | 第49-50页 |
(三) 与 WTO多边法律体制的一致性 | 第50-52页 |
1. 遵守WTO法律体系的相关规定 | 第50-51页 |
2. 引导自由贸易协定顺承WTO多边法律制度的发展 | 第51-52页 |
(四) 为参与自由贸易协定而进行的必要国内法安排 | 第52-55页 |
1. 组建专门机构 | 第52页 |
2. 修订完善相关立法 | 第52-53页 |
3. 对现存条约的借鉴 | 第53页 |
4. 对缔约主体的选择 | 第53页 |
5. 立法技术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