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小冠花抗L-羟基脯氨酸(Hyp)变异系离体筛选及其耐盐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主要缩略语第9-14页
文献综述第14-32页
 1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抗性突变体的离体筛选第14-19页
  1.1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普遍性第14-15页
  1.2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学基础第15-17页
   1.2.1 体细胞无性系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变异第15页
   1.2.2 体细胞无性系DNA及基因水平的变异第15-17页
  1.3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植物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中的应用第17-19页
   1.3.1 氨基酸与氨基酸类似物抗性突变体的离体筛选第17-18页
   1.3.2 植物耐旱、耐寒突变体的离体筛选第18页
   1.3.3 植物耐盐突变体的离体筛选第18-19页
 2 植物渗透调节与耐盐性第19-26页
  2.1 无机离子与植物渗透调节第20-21页
   2.1.1 无机离子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第20页
   2.1.2 盐离子的区隔化第20-21页
  2.2 甜菜碱与植物的渗透调节第21-22页
  2.3 脯氨酸与植物的渗透调节第22-26页
   2.3.1 脯氨酸累积及其累积机理第22-24页
   2.3.2 脯氨酸累积与植物的渗透调节第24-26页
 3 植物Hyp抗性(耐盐)细胞突变体离体筛选研究现状与意义第26-30页
  3.1 植物Hyp抗性(耐盐)细胞突变体离体筛选现状第26-28页
  3.2 植物Hyp抗性(耐盐)细胞突变体的鉴定第28-29页
  3.3 离体筛选植物Hyp抗性(耐盐)突变体存在问题及展望第29-30页
 4 本研究的出发点-目的与意义第30-32页
材料与方法第32-41页
 1 小冠花抗羟脯氨酸[L-Hydroxyproline(Hyp)]变异细胞系的筛选第32-34页
  1.1 供试材料第32页
  1.2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存第32页
  1.3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第32-33页
   1.3.1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2-33页
   1.3.2 体细胞胚胎的发生和植株再生第33页
   1.3.3 再生植株的炼苗与移栽第33页
   1.3.4 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的统计观察第33页
  1.4 叠氮化钠(NaN_3)诱变剂量的确定和诱变处理第33页
  1.5 正常愈伤组织对筛选剂Hyp的敏感性试验第33-34页
  1.6 抗Hyp变异细胞的分离筛选第34页
 2 Hyp抗性细胞系对Hyp、NaCl和PEG胁迫的抗性生长试验第34页
 3 Hyp抗性细胞系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第34-38页
  3.1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第34页
  3.2 △~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鸟氨酸转氨酶(OAT)和脯氨酸脱氢酶(PDH)活性测定第34-35页
  3.3 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第35-36页
  3.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36页
  3.5 盐胁迫蛋白的SDS-PAGE电泳及其含量测定第36页
  3.6 Na~+、k~+含量测定第36-37页
  3.7 细胞膜渗透性的测定第37页
  3.8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第37页
  3.9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第37页
  3.10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第37-38页
 4 Hyp抗性细胞系及其对照系总DNA的RAPD分析第38-39页
  4.1 抗性细胞系及其对照系愈伤组织总DNA的提取第38页
  4.2 DNA提取液的检测第38页
  4.3 Hyp抗性细胞系及其对照系基因组DNA的RAPD多态性检测第38-39页
 5 Hyp抗性细胞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第39页
 6 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当代及其后代对Hyp和NaCl耐性试验第39-40页
  6.1 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当代对Hyp和NaCl的耐性试验第39页
  6.2 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无性繁殖后代营养生长期对Hyp和NaCl的耐受性试验第39-40页
  6.3 Hyp抗性细胞系有性繁殖一代种子萌发期对Hyp和NaCl的耐受性试验第40页
  6.4 抗性细胞系有性繁殖一代种子萌发子叶诱导的次级愈伤组织对Hyp和NaCl的耐受性试验第40页
 7 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第40-41页
  7.1 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及其有性、无性繁殖后代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40页
  7.2 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及其有性、无性繁殖后代P5CS酶活性的测定第40-41页
实验结果第41-74页
 1 小冠花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第41-44页
  1.1 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效果第41-42页
  1.2 基本培养基对小冠花子叶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第42-43页
  1.3 外源激素对小冠花子叶体细胞胚胎形成与植株分化的影响第43-44页
 2 NaN_3诱变剂量的确定第44页
 3 筛选剂L-羟脯氨酸(Hyp)对小冠花正常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及全致死剂量的确定第44-45页
 4 Hyp抗性细胞系的分离筛选第45-46页
 5 Hyp抗性细胞系对Hyp、NaCl和PEG(6000)的耐受性第46-48页
  5.1 抗性细胞系对Hyp的耐受性第46页
  5.2 抗性细胞系对NaCl的耐受性第46-48页
  5.3 抗性细胞系对聚乙二醇(PEG)的耐受性第48页
 6 Hyp抗性细胞系的生理生化特性第48-61页
  6.1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几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耐盐性的相关性第48-53页
   6.1.1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系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及其与耐盐性的相关性第48-50页
   6.1.2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耐盐性的相关性第50-52页
   6.1.3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系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耐盐性的相关性第52页
   6.1.4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系Na~+、k~+含量变化及其与耐盐性的相关性第52-53页
  6.2 NaCl与PEG(水分)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细胞膜相对透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53-55页
   6.2.1 NaCl与PEG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第53-54页
   6.2.2 NaCl与PEG胁迫下Hyp抗性细胞系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54-55页
  6.3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变化第55-57页
   6.3.1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SOD酶活性的变化第55-56页
   6.3.2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POD酶活性的变化第56页
   6.3.3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SOD、POD酶活性与游离脯氮酸含量的相关性第56-57页
  6.4 Hyp抗性细胞系脯氨酸代谢特征及其与耐盐性的相关性第57-61页
   6.4.1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愈伤组织中脯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P5CS、OAT和 PDH)活性的变化第57-59页
   6.4.2 Hyp抗性细胞系愈伤组织中谷氨酸、精氨酸含量变化及其与脯氨酸累积的相关性第59-60页
   6.4.3 外源脯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对Hyp抗性细胞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6.4.4 外源脯氨酸和NaCl对Hyp抗性细胞系脯氨酸合成关键酶(P5CS、OAT)活性的影响第61页
 7 Hyp抗性细胞系耐盐性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第61-64页
  7.1 NaCl胁迫条件下Hyp抗性细胞系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变化第61-62页
  7.2 Hyp抗性细胞系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第62-64页
   7.2.1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第62-63页
   7.2.2 所用引物及扩增结果第63-64页
   7.2.3 Hyp抗性系与对照系RAPD多态性及其遗传背景分析第64页
 8 Hyp抗性细胞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第64-66页
 9 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及其有性、无性繁殖后代对Hyp和NaCl的耐受性第66-71页
  9.1 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当代对Hyp和NaCl的耐受性第66-67页
  9.2 Hyp抗性系再生植株无性后代营养生长期对Hyp和NaCl的耐受性第67-68页
  9.3 Hyp和NaCl胁迫对抗性系有性繁殖一代种子萌发的影响第68-69页
   9.3.1 Hyp和NaCl胁迫对抗性系自交一代种子相对发芽率的影响第68-69页
   9.3.2 Hyp和NaCl胁迫对抗性系自交一代种子发芽期胚根长度的影响第69页
  9.4 Hyp抗性系自交一代子叶诱导的次级愈伤组织对Hyp和NaCl的耐受性第69-71页
 10 小冠花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生理生化特性第71-74页
  10.1 Hyp抗性系再生植株及其有性无性后代游离脯氨酸含量第71-72页
  10.2 Hyp抗性细胞系再生植株及其无性、有性后代P5CS酶活性第72-74页
讨论第74-82页
 1 小冠花Hyp抗性变异体的离体筛选第74-76页
 2 小冠花Hyp抗性变异系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第76-77页
 3 小冠花Hyp抗性变异系耐盐机理的探讨第77-80页
 4 小冠花Hyp抗性突变体真实性评价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6页
在读期间已发、在发和拟发的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高掺杂锰氧化物薄膜的特性研究及薄膜生长的数值模拟
下一篇:广告英语语言的说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