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射流冲击、旋流和气膜出流的梯形通道内流动特性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8-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冲击流动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冲击换热简介 | 第13-14页 |
| ·冲击换热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 ·国内外冲击换热和流动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旋流流动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1-32页 |
| ·实验装置 | 第21-22页 |
| ·实验工况 | 第22-23页 |
| ·测量截面定义 | 第23-24页 |
| ·流动参数定义 | 第24-25页 |
| ·射流雷诺数Re的定义 | 第24页 |
| ·孔流量系数的C_D定义 | 第24-25页 |
| ·实验测量方法 | 第25-26页 |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26-32页 |
| 第三章 七孔压力探针的研究 | 第32-46页 |
| ·七孔压力探针简介 | 第32-33页 |
| ·校准系数定义 | 第33-35页 |
| ·小角度(7区)校准系数定义 | 第33-34页 |
| ·大角度(1,2,3,4,5,6区)校准系数定义 | 第34-35页 |
| ·校准坐标系及校准设备 | 第35-36页 |
| ·校准过程 | 第36页 |
| ·七孔针校准数据处理 | 第36-38页 |
| ·校准数据处理方法简介 | 第36-37页 |
| ·校准数据处理过程 | 第37页 |
| ·校准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 ·校准数据误差分析 | 第38-46页 |
| ·误差公式定义 | 第38页 |
| ·误差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 第四章 通道内流场的实验研究 | 第46-59页 |
| ·通道内流场的基本结构 | 第46-48页 |
| ·C1模型通道流场的基本结构 | 第46-47页 |
| ·C2模型通道流场的基本结构 | 第47-48页 |
| ·出流流量变化对通道内流场的影响 | 第48页 |
| ·横流对通道内流场的影响 | 第48-50页 |
| ·气膜孔出流位置对通道内流场的影响 | 第50页 |
| ·射流角度对通道内流场的影响 | 第50页 |
| ·小结 | 第50-59页 |
| 第五章 孔内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59-74页 |
| ·流场分析 | 第59-62页 |
| ·孔内流场的基本结构 | 第59-60页 |
| ·射流雷诺数对孔内流场的影响 | 第60页 |
| ·射流角度对孔内流场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气膜孔出流对孔内流场的影响 | 第61页 |
| ·横流对孔内流场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流量系数 | 第62-64页 |
| ·C1模型不同工况下侧壁出流孔流量系数分布 | 第62-63页 |
| ·不同雷诺数对C1模型侧壁出流孔流量系数的影响 | 第63页 |
| ·C1模型不同工况下气膜孔孔流量系数分布 | 第63页 |
| ·C2模型不同工况下侧壁出流孔流量系数分布 | 第63-64页 |
| ·不同雷诺数对C2模型侧壁出流孔流量系数的影响 | 第64页 |
| ·C2模型不同工况下气膜孔孔流量系数分布 | 第64页 |
| ·小结 | 第64-74页 |
| 第六章 数值模拟 | 第74-86页 |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74-75页 |
| ·湍流模型 | 第74页 |
| ·近壁处理 | 第74-75页 |
| ·计算域及网格生成 | 第75页 |
| ·边界条件 | 第75页 |
| ·离散方程与方程求解 | 第75页 |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5-78页 |
| ·通道内流场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75-76页 |
| ·射流之间相互作用 | 第76-77页 |
| ·射流冲击效果比较 | 第77-78页 |
| ·小结 | 第78-8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 ·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科研项目及发表文章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93页 |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