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常温下组合梁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组合结构的应用和特点 | 第16-17页 |
·组合梁结构形式 | 第17-21页 |
·常温下组合梁承载能力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结构抗火性能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Cardinton试验 | 第25页 |
·楼板的薄膜效应 | 第25-26页 |
·梁的悬链线效应 | 第26-27页 |
·组合梁温度场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7页 |
第2章 高温下组合梁的材料特性 | 第37-61页 |
·引言 | 第37页 |
·高温下钢材的热物理性能 | 第37-40页 |
·热传导系数 | 第37-38页 |
·比热 | 第38-40页 |
·密度 | 第40页 |
·热膨胀系数 | 第40页 |
·高温下钢材的力学性能 | 第40-44页 |
·屈服强度 | 第41-43页 |
·弹性模量 | 第43-44页 |
·高温下混凝土的热物理性能 | 第44-48页 |
·热传导系数 | 第44-46页 |
·比热 | 第46-47页 |
·密度 | 第47页 |
·热膨胀系数 | 第47-48页 |
·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48-56页 |
·抗压强度 | 第48-51页 |
·抗拉强度 | 第51-52页 |
·弹性模量 | 第52-54页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54-56页 |
·本文所采用的材料模型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3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温度场分布研究 | 第61-88页 |
·热分析基本原理及有限元模型 | 第61-68页 |
·热分析基本原理 | 第61-65页 |
·热传导基本方程 | 第61-64页 |
·热传导基本方程的解 | 第64-65页 |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65-68页 |
·热分析所采用单元简介 | 第65-67页 |
·平板型组合梁温度场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67页 |
·压型钢板型组合梁温度场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67-68页 |
·平板型组合梁温度场分布模型 | 第68-80页 |
·无防火保护的平板型组合梁温度场分布模型 | 第68-71页 |
·下翼缘及腹板温度Tb的确定方法 | 第71-74页 |
·上翼缘温度Tt的确定方法 | 第74-80页 |
·压型钢板型组合梁温度场参数分析及模型 | 第80-84页 |
·压型钢板型压型钢板组合梁上翼缘温度场分布参数分析 | 第81-83页 |
·压型钢板型压型钢板组合梁楼板温度场分布模型 | 第83-84页 |
·楼板的温度场简化计算方法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4章 约束组合梁抗火性能试验研究 | 第88-119页 |
·引言 | 第88页 |
·试验目的 | 第88-89页 |
·试验设计 | 第89-95页 |
·材性试验 | 第95-97页 |
·混凝土材性试验 | 第95-96页 |
·钢筋材性试验 | 第96-97页 |
·型钢材性试验 | 第97页 |
·试验现象及其分析 | 第97-103页 |
·CB150试件试验现象 | 第97-101页 |
·CB125试件试验现象 | 第101-102页 |
·试验现象分析 | 第102-103页 |
·温度场分布及分析 | 第103-108页 |
·CB150试件温度场分布及分析 | 第103-106页 |
·CB125试件温度场分布及分析 | 第106-108页 |
·温度场分布特点及分析 | 第108页 |
·位移及挠度 | 第108-113页 |
·CB150试件位移及挠度变化 | 第109-111页 |
·CB125试件位移及挠度变化 | 第111-112页 |
·位移变化特点及分析 | 第112-113页 |
·与无约束组合梁及约束钢梁试验的对比 | 第113-116页 |
·与无约束组合梁试验比较 | 第113-115页 |
·与约束钢梁试验比较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节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19页 |
第5章 组合梁抗火能力理论及计算方法 | 第119-166页 |
·常温下组合梁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 第119-122页 |
·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计算 | 第120-121页 |
·负弯矩作用时的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 第121-122页 |
·一定曲率下平板型组合梁高温下承载能力 | 第122-127页 |
·正弯矩区抵抗弯矩和轴力 | 第123-125页 |
·负弯矩区抵抗弯矩和轴力 | 第125-127页 |
·塑性极限状态时平板型组合梁高温下承载能力 | 第127-133页 |
·正弯矩取抵抗弯矩和轴力 | 第127-131页 |
·负弯矩区抵抗弯矩和轴力 | 第131-133页 |
·一定曲率下压型钢板型组合梁高温下承载能力 | 第133-138页 |
·正弯矩区抵抗弯矩和轴力 | 第133-135页 |
·负弯矩区抵抗弯矩和轴力 | 第135-138页 |
·塑性极限状态下压型钢板型组合梁高温下承载力 | 第138-143页 |
·正弯矩区抵抗弯矩和轴力 | 第138-141页 |
·负弯矩区抵抗弯矩和轴力 | 第141-143页 |
·组合梁高温下平衡方程和承载能力全过程分析 | 第143-157页 |
·基本假定 | 第143-144页 |
·高温下组合梁的总体平衡方程 | 第144页 |
·组合梁轴向刚度和轴力 | 第144-149页 |
·梁端下翼缘屈曲原因分析及屈曲后承载力分析方法 | 第149-155页 |
·下翼缘屈曲原因分析及屈曲温度判断 | 第149-152页 |
·下翼缘屈曲后梁端抵抗弯矩计算 | 第152-153页 |
·考虑下翼缘屈曲后对组合梁抗火性能的影响 | 第153-155页 |
·高温下组合梁承载能力全过程分析步骤 | 第155-157页 |
·理论方法的试验验证 | 第157-162页 |
·约束组合梁火灾下抗火性能 | 第162-163页 |
·本章总结 | 第163-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66页 |
第6章 组合梁抗火能力影响因素参数分析 | 第166-180页 |
·荷载比的影响 | 第166-168页 |
·约束刚度的影响 | 第168-171页 |
·钢梁与混凝土相对面积比的影响 | 第171-172页 |
·配筋率的影响 | 第172-174页 |
·温度梯度的影响 | 第174-178页 |
·截面温差的影响 | 第174-176页 |
·纵向温差的影响 | 第176-178页 |
·本章小节 | 第178-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0页 |
第7章 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实用计算方法 | 第180-190页 |
·引言 | 第180页 |
·轴力及挠度的确定 | 第180-182页 |
·正弯矩区和负弯矩区抵抗弯矩的确定 | 第182-184页 |
·正弯矩区抵抗弯矩 | 第182-183页 |
·负弯矩区抵抗弯矩 | 第183-184页 |
·计算步骤 | 第184-185页 |
·算例 | 第185-186页 |
·工程实例 | 第186-189页 |
·本章小结 | 第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0页 |
第8章 总结 | 第190-195页 |
·本文主要工作回顾 | 第190-19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91-194页 |
·今后的研究展望 | 第194-195页 |
致谢 | 第195-19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研究工作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