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原—泾川区块延长组测井解释和描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3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页 |
·基本研究任务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论文的主要来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9-11页 |
·储层参数解释 | 第10页 |
·储层及油气水识别 | 第10页 |
·区域描述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的基础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成果概要 | 第12-13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背景 | 第13-19页 |
·区域基本概况 | 第13-15页 |
·构造位置 | 第13-14页 |
·勘探、开发简况 | 第14页 |
·测井项目及解释现状 | 第14-15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5-19页 |
·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地层分布特征 | 第16-17页 |
·储层特征 | 第17-19页 |
第3章 储层参数解释 | 第19-48页 |
·泥质含量(Vsh)的确定 | 第19-22页 |
·孔隙度的确定 | 第22-26页 |
·含水饱和度的确定 | 第26-36页 |
·含水饱和度确定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岩电实验 | 第27-36页 |
·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 | 第36-38页 |
·渗透率的确定 | 第38-40页 |
·解释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第4章 储层及油水干层识别 | 第48-73页 |
·划分储集层 | 第48-49页 |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分类方法 | 第49-50页 |
·油水干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50-52页 |
·常规识别油水干层的方法 | 第52-58页 |
·双侧向测井法识别油水层 | 第52-53页 |
·电阻率和声波或孔隙度交汇法识别油水层 | 第53-55页 |
·可动水法确定油水层 | 第55-58页 |
·计算机处理结果来识别油、水、干层 | 第58-73页 |
·识别结果 | 第58-65页 |
·神经网络对识别结果进行回判 | 第65-73页 |
第5章 区域描述 | 第73-87页 |
·砂体厚度分布描述 | 第73-82页 |
·油水分布描述 | 第82-87页 |
·井间对比图 | 第82-84页 |
·油层厚度分布图 | 第84-87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