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家水电站泄洪消能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泄洪消能概念 | 第11-15页 |
·泄洪 | 第11-12页 |
·消能 | 第12-13页 |
·泄洪消能方式 | 第13-15页 |
·挑流消能现状 | 第15-20页 |
·挑流消能型式 | 第16-19页 |
·挑流消能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挑流消能问题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理论分析 | 第20-21页 |
·模型试验方法 | 第21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1-22页 |
·水牛家水电站工程概况及问题的提出 | 第22-24页 |
·本文的思路与研究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2 数值模拟基础理论 | 第25-39页 |
·流体流动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25-27页 |
·连续方程 | 第25-26页 |
·运动方程 | 第26-27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7-30页 |
·特征线法 | 第27-28页 |
·有限差分法 | 第28页 |
·有限分析法 | 第28-29页 |
·有限元法 | 第29页 |
·有限体积法 | 第29-30页 |
·紊流数值模拟 | 第30-35页 |
·紊流 | 第30-31页 |
·紊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31-32页 |
·Neynolds 平均法 | 第32-35页 |
·自由水面模拟方法 | 第35-36页 |
·网格生成技术 | 第36-39页 |
·网格类型 | 第36-37页 |
·生成网格的贴体坐标法 | 第37-39页 |
3 水牛家水电站挑流消能数值模拟 | 第39-62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工况 | 第39-42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网格划分 | 第41页 |
·计算工况 | 第41-42页 |
·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水气两相流的VOF 模型 | 第42-43页 |
·两相流的k-ε模型 | 第43-44页 |
·方程的积分离散和求解 | 第44-48页 |
·方程的离散及线性化 | 第45-47页 |
·代数方程的求解算法 | 第47-48页 |
·设定边界条件 | 第48-50页 |
·固壁边界处理 | 第48-49页 |
·其它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初始条件 | 第50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62页 |
·水面线 | 第51-58页 |
·流速分布 | 第58-60页 |
·校核状况下出口断面水流参数 | 第60-62页 |
4 水牛家水电站挑流消能水力计算 | 第62-73页 |
·挑流水舌的计算 | 第62-66页 |
·挑流抛射理论 | 第62-63页 |
·挑流水舌扩散特性及其他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挑流水舌的计算 | 第64-66页 |
·下游冲坑计算 | 第66-70页 |
·挑流冲刷机理 | 第66-67页 |
·挑坎射流冲刷深度 | 第67-69页 |
·冲坑计算 | 第69-70页 |
·计算结果 | 第70-71页 |
·各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 第71-73页 |
5 水牛家水电站泄洪消能试验研究 | 第73-92页 |
·模型试验与试验模型建立 | 第73-75页 |
·水工模型试验的基本原理 | 第73-74页 |
·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 第74-75页 |
·优选方案挑坎试验 | 第75-81页 |
·挑坎水舌流态 | 第75-78页 |
·挑坎水深分布 | 第78-80页 |
·挑坎流速分布 | 第80-81页 |
·下游动床试验 | 第81-87页 |
·下游动床流速分布 | 第81-84页 |
·下游动床冲沙试验 | 第84-87页 |
·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87-92页 |
6 结论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附 图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