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维菌素对小鼠毒性的研究及其残留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1.前言 | 第9-24页 |
| ·伊维菌素的研究现状 | 第9-22页 |
| ·伊维菌素的发现及发展 | 第9页 |
| ·伊维菌素的理化性质 | 第9-10页 |
| ·伊维菌素在动物机体中的吸收分布 | 第10-11页 |
| ·伊维菌素的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 ·伊维菌素的应用 | 第12-14页 |
| ·伊维菌素的毒性研究 | 第14-16页 |
| ·伊维菌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伊维菌素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 2.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 | 第24-2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动物 | 第24页 |
| ·剂量和给药方法 | 第24-25页 |
| ·制片方法 | 第25页 |
| ·镜检 | 第25页 |
| ·观察指标 | 第25页 |
| ·小鼠精子畸形实验 | 第25-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 ·试验动物 | 第26页 |
| ·剂量和给药方法 | 第26页 |
| ·精子采样与镜检 | 第26-27页 |
| ·观察指标 | 第27页 |
| ·蓄积性实验 | 第27-3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 ·试验动物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 ·给药方式 | 第28页 |
| ·饲养管理 | 第28-29页 |
| ·临床观察及剖检分析 | 第29页 |
| ·对小鼠的临床观察 | 第29页 |
| ·血样的采集及剖检分析 | 第29页 |
| ·残留检测样品的采集 | 第29页 |
| ·组织样品的前处理 | 第29页 |
| ·样品的残留检测 | 第29-33页 |
| ·数据的处理 | 第33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 ·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第33页 |
|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第33-34页 |
| ·蓄积性实验 | 第34-41页 |
| ·临床症状 | 第34-35页 |
| ·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35-37页 |
| ·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对小鼠脏体比的影响 | 第38-39页 |
| ·IVM在小鼠各组织中的残留情况 | 第39-41页 |
| 4.讨论 | 第41-48页 |
| ·伊维菌素对小鼠特殊毒理作用 | 第41-43页 |
| ·伊维菌素对小鼠微核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 ·伊维菌素对小鼠精子畸形率的影响 | 第43页 |
| ·伊维菌素对小鼠一般毒理作用 | 第43-48页 |
| ·ELISA方法检测IVM的优点 | 第43-45页 |
| ·伊维菌素在小鼠组织中残留的规律性 | 第45页 |
| ·检测组织的选择 | 第45页 |
| ·IVM对小鼠的临床症状的影响 | 第45页 |
| ·IVM引起小鼠的病理变化 | 第45页 |
| ·IVM对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5-48页 |
| 5.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