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社会防灾减灾制度研究
绪论 | 第1-2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灾害学研究的历史、现状概况 | 第10-14页 |
三、本文研究方法 | 第14-20页 |
第一章 秦汉自然灾害特点 | 第20-43页 |
第一节 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概况 | 第20-23页 |
第二节 秦汉时期自然灾害特点 | 第23-40页 |
第三节 自然灾害引发严重后果 | 第40-43页 |
上编 人对自然的盲目博弈——禳灾制度的变迁 | 第43-75页 |
第二章 秦汉时人对灾害暴发原因的理解 | 第44-51页 |
第一节 秦汉时人理解的人与自然关系 | 第44-47页 |
第二节 《月令》反映的人与自然关系 | 第47-51页 |
第三章 禳灾制度的形成 | 第51-71页 |
第一节 文化禳灾制度 | 第51-56页 |
第二节 政治禳灾制度 | 第56-71页 |
第四章 禳灾制度小结 | 第71-75页 |
下编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减灾制度的变迁 | 第75-160页 |
第五章 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关制度 | 第75-105页 |
第一节 灾害预防制度的发展 | 第75-99页 |
第二节 灾害控制制度 | 第99-105页 |
第六章 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资源配置合理化 | 第105-149页 |
第一节 缩减开支 | 第106-108页 |
第二节 资源配置合理化,扩大社会经济供给基础 | 第108-120页 |
第三节 国家扶持灾民再生产——借贷与蠲免 | 第120-123页 |
第四节 灾民衣食保障制度 | 第123-129页 |
第五节 流民安置制度 | 第129-132页 |
第六节 制度的弹性——免究官员擅自贩灾的责任 | 第132-134页 |
第七节 鼓励民间救济制度 | 第134-136页 |
第八节 监督制度的发展 | 第136-149页 |
第七章 减灾制度小结 | 第149-160页 |
第一节 减灾制度的积极作用 | 第149-150页 |
第二节 市场救灾制度与单纯救灾制度的比较 | 第150-153页 |
第三节 灾害制度变迁的周期 | 第153-160页 |
余论 | 第160-163页 |
一、制度的异常重要 | 第160-161页 |
二、人的因素的重要 | 第161-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0页 |
后记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