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宏观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1-14页 |
2 临空经济和空港城的发展研究状况 | 第14-32页 |
2.1 临空经济区的概念及发展背景 | 第14-15页 |
2.1.1 临空经济区概念 | 第14页 |
2.1.2 临空经济区发展背景 | 第14-15页 |
2.2 “临空经济”在我国发展的状况 | 第15-20页 |
2.2.1 国内主要机场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2.2.2 临空经济的国内理论研究状况 | 第17-20页 |
2.3 空港城的规划特征 | 第20-25页 |
2.3.1 空港城建设的背景 | 第20页 |
2.3.2 空港城规划理论框架 | 第20-21页 |
2.3.3 空港城规划的指导准则 | 第21-22页 |
2.3.4 空港城规划理念分析 | 第22-23页 |
2.3.5 空港城的产业发展 | 第23-24页 |
2.3.6 空港城的实施体制与步骤 | 第24-25页 |
2.4 空港城的经济特征 | 第25-27页 |
2.4.1 空港城的商业类型 | 第25-26页 |
2.4.2 空港城的市场定位 | 第26页 |
2.4.3 空港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 第26-27页 |
2.4.4 空港城的通用民用航空机场设施 | 第27页 |
2.5 空港城的发展战略 | 第27-32页 |
2.5.1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28页 |
2.5.2 交通先行战略 | 第28-29页 |
2.5.3 产业结构优化战略 | 第29页 |
2.5.4 经济集聚战略 | 第29-30页 |
2.5.5 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 | 第30页 |
2.5.6 剩余劳动力消化战略 | 第30-32页 |
3 空港近邻地区经济综合开发的一般研究 | 第32-44页 |
3.1 空港影响的地域层次性 | 第32-35页 |
3.2 空港近邻区相关产业的集聚 | 第35-36页 |
3.3 境外机场地区的综合开发 | 第36-39页 |
3.4 空港近邻地区经济综合开发的功能层次分析 | 第39-42页 |
3.4.1 基础设施(见表3-4) | 第40页 |
3.4.2 机场相关设施(见表3-5) | 第40-41页 |
3.4.3 机场强化设施(见表3-6) | 第41-42页 |
3.5 空港近邻区经济综合开发的小结 | 第42-44页 |
4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经济开发实证研究 | 第44-62页 |
4.1 渝北空港经济发展战略的条件分析 | 第44-48页 |
4.1.1 宏观环境态势 | 第44-45页 |
4.1.2 区域经济环境影响 | 第45页 |
4.1.3 国内一些地区依托空港发展区域经济的经验借鉴 | 第45页 |
4.1.4 渝北区情特征 | 第45-47页 |
4.1.5 主要制约因素 | 第47-48页 |
4.2 空港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 第48页 |
4.3 区域布局与产业发展重点 | 第48-55页 |
4.3.1 区域布局 | 第49-52页 |
4.3.2 产业发展重点 | 第52-55页 |
4.4 渝北区空港经济发展战略措施 | 第55-62页 |
4.4.1 充分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5-57页 |
4.4.2 加大对机场的服务与合作力度 | 第57-58页 |
4.4.3 运用空港品牌推进开放开发 | 第58-59页 |
4.4.4 围绕空港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 | 第59页 |
4.4.5 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 | 第59-61页 |
4.4.6 构筑空港人才高地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