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论文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第一章 城市贫困人口的界定和构成第1-17页
 一、城市贫困的概念第11-12页
  (一) 国际学术界的贫困定义第11页
  (二) 国内学术界对贫困的定义第11-12页
  (三) 本文观点第12页
 二、中国城市贫困的测定第12-14页
  (一) 绝对标准第12-13页
  (二) 相对标准第13-14页
 三、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第14-17页
  (一)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构成第14页
  (二) 我国城市贫困的规模第14-15页
  (三)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特征第15-17页
第二章 城市贫困人口的生存特征第17-22页
 一、城市贫困家庭收入情况第17页
 二、城市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消费状况第17-19页
  (一) 食品消费状况第17-18页
  (二) 衣着消费状况第18-19页
 三、城市贫困家庭健康与教育状况第19-20页
  (一) 健康及医疗状况第19页
  (二) 子女教育状况第19-20页
 四、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活动状况第20-22页
第三章 城市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分析第22-30页
 一、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第22-27页
  (一)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距日益突出第22-23页
  (二) 国企改革中出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贫困问题显性化第23页
  (三) 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需求转换,造成大量人员失业第23页
  (四)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第23-25页
  (五) 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城市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第25-26页
  (六) 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就业的冲击第26-27页
  (七) 通货膨胀的发生扩大了城市贫困居民的范围第27页
 二、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微观原因第27-30页
  (一) 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第28页
  (二) 家庭人口多,负担沉重,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大第28页
  (三) 因病致贫、返贫第28-29页
  (四) 某些特殊群体特别容易陷入困境第29-30页
第四章 城市贫困带来的社会后果和发展趋势第30-34页
 一、贫困对个人和家庭的负面影响第30-31页
  (一) 贫困导致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在教育、健康、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水平低下第30页
  (二) 贫困问题可能在家庭中代际相传第30页
  (三) 家庭的贫困化会使家庭成员的社会阶层地位有所降低第30-31页
  (四) 贫困会导致城市贫困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反应第31页
 二、贫困与社会冲突第31-32页
  (一) 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相违背第31页
  (二) 贫困人口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很多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性第31-32页
  (三) 贫困的存在会导致社会结构和文化整合程度的降低第32页
 三、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第32-34页
  (一) 城市贫困的长期化和稳固化第32-33页
  (二) 贫困的结构化特征将日益突出第33页
  (三) 城市外来人口的贫困第33页
  (四) 贫困的区位化及棚户区的趋势第33页
  (五) 贫困群体与社会分裂趋势加剧第33-34页
第五章 缓解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第34-43页
 一、世界各国的反贫困经验第34-35页
  (一) 欧洲国家的反贫困政策第34页
  (二) 美国的反贫困模式第34-35页
 二、我国缓解城市贫困的对策与建议第35-43页
  (一) 扩大生产性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第35-36页
  (二) 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第36-37页
  (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稳定的社会安全网,减轻贫困的程度第37-39页
  (四) 完善配套体制改革第39-40页
  (五) 加强流动人口的宏观管理,使之流动规范化、有序化第40-41页
  (六) 加强精神扶贫,使贫困者走出“贫困再生产”的恶性循环第41页
  (七)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使反贫困工作走向法制轨道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5-46页
作者声明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下一篇:重庆国际机场近邻区—渝北区空港经济综合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