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研究
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电子证据的基本理论 | 第8-29页 |
第一节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 第8-13页 |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 第8-10页 |
二、电子证据的分类 | 第10-13页 |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 | 第13-20页 |
一、电子证据的定位之争 | 第13-18页 |
二、电子证据是一种独立的证据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 | 第20-25页 |
一、客观性 | 第20-21页 |
二、关联性 | 第21页 |
三、可采性 | 第21-25页 |
第四节 电子证据的证明力 | 第25-29页 |
一、证据的证明力概述 | 第25-26页 |
二、电子证据证明力的认定 | 第26-29页 |
第二章 电子证据的运用 | 第29-39页 |
第一节 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 第29-35页 |
一、电子证据的收集 | 第29-34页 |
二、电子证据的保全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 | 第35-39页 |
一、电子证据审查判断的内容 | 第35-37页 |
二、电子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电子证据立法 | 第39-55页 |
第一节 各国电子证据立法 | 第39-43页 |
一、国际上电子证据立法概略 | 第39-40页 |
二、国际上电子证据立法模式与主要内容 | 第40-43页 |
第二节 我国电子证据立法述评 | 第43-55页 |
一、我国电子证据法律体系 | 第43-45页 |
二、我国电子证据法的内容及评析 | 第45-53页 |
三、我国电子证据法的不足与完善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