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20页 |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20-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 ·测定项目 | 第21-22页 |
| ·大田取样 | 第21页 |
| ·大棚取样 | 第21-22页 |
| ·测定方法 | 第22-26页 |
| ·固氮酶及ATP酶活性的测定 | 第22-23页 |
| ·固氮酶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 ·Ca~(2+)-ATP酶、Mg~(2+)-ATP酶的提取和测定 | 第22-23页 |
| ·氮代谢和氨同化各种指标的测定 | 第23-24页 |
| ·硝酸还原酶活性(NR)的测定 | 第23页 |
| ·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提取和活性测定 | 第23-24页 |
| ·叶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叶片氨态氮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24-25页 |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 ·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 ·大田农艺性状调查 | 第25页 |
| ·甘蔗品质分析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65页 |
| ·不同钼处理对大棚甘蔗固氮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26-50页 |
| ·对甘蔗固氮酶及相关重要酶活性的影响 | 第26-33页 |
| ·对甘蔗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26-30页 |
| ·对甘蔗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对甘蔗Mg~(2+)-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对甘蔗氮代谢和氨同化的影响 | 第33-41页 |
| ·对甘蔗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 ·对甘蔗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对甘蔗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对甘蔗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对甘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 ·对甘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1-44页 |
| ·对甘蔗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对甘蔗叶片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对甘蔗叶片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对甘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 ·不同钼处理对甘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对甘蔗矿质营养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大棚条件下各项指标与固氮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 ·不同钼处理对大田甘蔗固氮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50-65页 |
| ·对甘蔗固氮酶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对甘蔗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对甘蔗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对甘蔗Mg~(2+)-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对甘蔗氮代谢和氨同化的影响 | 第53-56页 |
| ·对甘蔗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对甘蔗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 | 第54页 |
| ·对甘蔗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对甘蔗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 ·对甘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 ·不同钼处理对甘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 ·对甘蔗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对甘蔗叶片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对甘蔗叶片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 | 第58页 |
| ·对甘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对甘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9页 |
| ·对甘蔗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对甘蔗株高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对甘蔗品质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对甘蔗实际产量的影响 | 第62-64页 |
| ·大田条件下各项指标与固氮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64-65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65-71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在读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
| 注释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