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外对大城市边缘区住区建设的研究 | 第12-15页 |
1.3.2 国内对大城市边缘区住区建设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7-20页 |
2 大城市边缘区住区开发的相关理论 | 第20-30页 |
2.1 大城市边缘区住区开发的内部动因理论 | 第20-21页 |
2.1.1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页 |
2.1.2 消费结构的变动理论 | 第20-21页 |
2.2 大城市边缘区住区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 | 第21-23页 |
2.2.1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住区空间分布形式 | 第21-22页 |
2.2.2 城市边缘区住区发展的一般模式 | 第22-23页 |
2.3 大城市边缘区住区开发模式的演进 | 第23-28页 |
2.3.1 1960年代以前功能主义主导的邻里单位模式 | 第24-25页 |
2.3.2 1960-1980年代功能主义向人本主义转换的社区模式 | 第25-28页 |
2.3.3 198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多功能复合型社区模式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武汉市边缘区住区开发现状 | 第30-62页 |
3.1 武汉市住区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 第30-41页 |
3.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住区建设(1949-1978年) | 第30-33页 |
3.1.2 改革开放初期的住宅建设(1979-1991年) | 第33-35页 |
3.1.3 住宅商品化阶段的住宅建设(1992年以后) | 第35-40页 |
3.1.4 小结 | 第40-41页 |
3.2 居住边缘区化的动力机制 | 第41-46页 |
3.2.1 居民经济实力的增强 | 第41页 |
3.2.2 城市边缘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 第41页 |
3.2.3 住房制度的改革 | 第41-42页 |
3.2.4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级差地租和基准地价的市场化 | 第42-43页 |
3.2.5 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和用地功能置换 | 第43页 |
3.2.6 郊区优越的自然环境 | 第43-44页 |
3.2.7 开发区的建设 | 第44页 |
3.2.8 小结 | 第44-46页 |
3.3 当前武汉市边缘住区的空间组织形式及特点 | 第46-61页 |
3.3.1 沿交通干线展开的边缘区住区 | 第46-50页 |
3.3.2 沿主要湖泊分布的边缘区住区 | 第50-56页 |
3.3.3 沿开发区、工业区分布的边缘区住区 | 第56-59页 |
3.3.4 城市化过程中在城市边缘区形成的“城中村” | 第59-61页 |
3.3.5 小结 | 第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武汉市边缘区住区空间组织模式 | 第62-78页 |
4.1 常见住区空间组织模式评析 | 第62-64页 |
4.1.1 以行政区为单位组织住区建设 | 第62页 |
4.1.2 按圈层结构模式组织住区建设 | 第62-63页 |
4.1.3 按交通线路组织住区建设 | 第63-64页 |
4.2 国外大城市边缘区住区空间组织模式借鉴 | 第64-68页 |
4.2.1 英国伦敦的独立新城模式 | 第64-65页 |
4.2.2 法国巴黎的城乡一体化模式 | 第65-66页 |
4.2.3 日本东京的中心线卧城模式 | 第66-67页 |
4.2.4 美国芝加哥的城市发展地段模式 | 第67-68页 |
4.2.5 小结 | 第68页 |
4.3 武汉市边缘区住区空间组织模式探析 | 第68-77页 |
4.3.1 “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的提出 | 第68-69页 |
4.3.2 “多核组团式”的涵义 | 第69-70页 |
4.3.3 “多核组团式”的特点 | 第70-72页 |
4.3.4 居住组团确定的原则 | 第72-73页 |
4.3.4 居住组团确定的因素 | 第73-76页 |
4.3.5 武汉市居住组团的确定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5 武汉市边缘区组团内部开发模式 | 第78-91页 |
5.1 传统住区内部开发模式 | 第78-79页 |
5.2 国外大城市边缘区住区内部开发的主要模式借鉴 | 第79-85页 |
5.2.1 英国独立新城的内部开发模式 | 第79-80页 |
5.2.2 美国新城市主义内部开发模式 | 第80-82页 |
5.2.3 法国新城内部开发模式 | 第82-83页 |
5.2.4 日本“卧城”内部开发模式 | 第83-84页 |
5.2.5 小结 | 第84-85页 |
5.3 未来大城市边缘区住区发展趋势 | 第85-86页 |
5.4 武汉市边缘区住区开发模式探讨 | 第86-90页 |
5.4.1 “中心网络型”住区开发模式的提出 | 第86页 |
5.4.2 “中心网络型”的涵义 | 第86-88页 |
5.4.3 “中心网络型”的特征 | 第88-90页 |
5.4.4 “中心网络型”的开发原则 | 第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1-92页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1页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后记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