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 1.3 研究目的、内容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2章 陶瓷材料的压痕断裂机理 | 第18-29页 |
| 2.1 压痕微开裂定义及研究发展概述 | 第18页 |
| 2.2 压痕裂纹的分类 | 第18-22页 |
| 2.2.1 按几何特征分类 | 第18-20页 |
| 2.2.2 按压头形状分类 | 第20-22页 |
| 2.3 压痕应力场 | 第22-28页 |
| 2.3.1 压痕应力场的弹性组元 | 第23-24页 |
| 2.3.2 压痕应力场的残余组元 | 第24-26页 |
| 2.3.3 压痕裂纹的成核位置 | 第26-28页 |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纳米 WC-Co 涂层亚表面裂纹预测 | 第29-50页 |
| 3.1 硬脆材料的损伤预测方法 | 第29-40页 |
| 3.2 裂纹扩展范围估计的 CDM 模型 | 第40-49页 |
| 3.2.1 引言 | 第40-43页 |
| 3.2.2 损伤估计 | 第43-44页 |
| 3.2.3 静水压力对材料强度的影响 | 第44页 |
| 3.2.4 数值分析 | 第44-46页 |
| 3.2.5 磨削裂纹预测和验证 | 第46-49页 |
| 3.3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纳米 WC-Co 涂层的单点划痕实验 | 第50-60页 |
| 4.1 试件材料 | 第50-52页 |
| 4.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2-53页 |
| 4.3 实验方案 | 第53-55页 |
| 4.4 分析和测试方法 | 第55-58页 |
| 4.4.1 测力仪及测试分析软件 | 第55-56页 |
| 4.4.2 试件的观察 | 第56页 |
| 4.4.3 表面轮廓度测量 | 第56-58页 |
| 4.5 实验步骤 | 第58-59页 |
| 4.6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纳米 WC-Co 涂层亚表面磨削裂纹的研究 | 第60-92页 |
| 5.1 引言 | 第60页 |
| 5.2 亚表面裂纹成核的不同模型 | 第60-66页 |
| 5.3 亚表面裂纹系统的应力场强度 | 第66-68页 |
| 5.4 不产生亚表面裂纹的临界磨削深度公式的建立 | 第68-91页 |
| 5.4.1 引言 | 第68-69页 |
| 5.4.2 不产生中位裂纹的临界磨削深度公式的建立 | 第69-71页 |
| 5.4.3 实验与仿真结果 | 第71-91页 |
| 5.5 小结 | 第91-92页 |
| 结论 | 第92-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0-101页 |
| 附录 B(压头划痕法向力数据处理程序) | 第101-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