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插图索引第10-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课题来源第14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2章 城市滨水地区的概念及分类第16-21页
 2.1 城市的起源发展和水的关系第16-17页
  2.1.1 居民点的形成与水有着直接的关系第16页
  2.1.2 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水有密切的关系第16-17页
 2.2 城市滨水地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17-19页
  2.2.1 城市滨水地区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2.2.2 城市滨水地区的分类和特点第18-19页
 2.3 城市滨水地区空间系统及形态第19-21页
  2.3.1 由水运及产品交换形成的滨水商业街、空间沿岸边带状发展第19页
  2.3.2 城市发展形成与水体垂直的交通空间系统第19页
  2.3.3 现代城市功能的转换形成的滨水游憩空间系统第19-21页
第3章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与景观规划的现状分析第21-25页
 3.1 我国城市水患状况及防治第21-23页
  3.1.1 滨水城市洪灾的历史状况第21-22页
  3.1.2 城市防洪措施及发展第22页
  3.1.3 洪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22页
  3.1.4 我国城市滨水区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发展第22-23页
 3.2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和景观规划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第23-25页
  3.2.1 我国城市滨水区的改造和发展的需求与矛盾第23页
  3.2.2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和景观存在的问题第23页
  3.2.3 我国城市滨水防洪和景观设计的矛盾及原因第23-25页
第4章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要求及措施第25-29页
 4.1 城市滨水地区防洪对城市发展的制约第25-27页
  4.1.1 城市发展与防洪的制约第25页
  4.1.2 我国城市防洪法对城市防洪的要求及目标第25页
  4.1.3 城市防洪的等级及技术规范第25-26页
  4.1.4 城市防洪的主要技术措施第26-27页
 4.2 城市防洪与城市滨水地区的土地利用第27-29页
第5章 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第29-64页
 5.1 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原则及景观功能模式第29-34页
  5.1.1 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一般原则第29-31页
  5.1.2 滨水地区的景观功能及模式第31-34页
 5.2 滨水区景观要求及亲水性特征第34-37页
  5.2.1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定义特征和三要素第34页
  5.2.2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亲水性特征第34-37页
   5.2.2.1 视觉可选性第34页
   5.2.2.2 行为可达性第34-35页
   5.2.2.3 水、陆的延伸与交融第35页
   5.2.2.4 环境品质第35页
   5.2.2.5 交通体系与滨水环境第35-36页
   5.2.2.6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及文化特点第36-37页
 5.3 防洪堤的功能与形式第37-39页
  5.3.1 防洪堤的功能要求第37-38页
  5.3.2 防洪堤的基本形式第38-39页
 5.4 我国不同类型滨水区防洪与景观设计的探索第39-64页
  5.4.1 防洪堤的形态分析第39-41页
   5.4.1.1 平面形态第39页
   5.4.1.2 断面形态第39-41页
  5.4.2 防洪堤的形式与景观第41-64页
   5.4.2.1 江河下游滨水区(常年水位落差小)第42-43页
   5.4.2.2 江河上、中游滨水区(常年水位落差大)第43-44页
   5.4.2.3 防洪堤形式与景观第44-61页
   5.4.2.4 观景行为与防洪设施探讨第61-64页
第6章 实例分析第64-67页
 6.1 项目背景及概况第64页
 6.2 设计构思第64-66页
  6.2.1 设计理念第64页
  6.2.2 总平面布局及重要节点景观分析第64-66页
 6.3 项目评价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侵犯商业秘密罪
下一篇:独立学院中化学双语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