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传媒名人微博在新闻社会性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22页
 第一节 网络社会与社会网络分析第9-12页
 第二节 交流时代与新闻的社会性建构第12-22页
  一、什么是社会性建构第12-18页
  二、新闻传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18-21页
  三、为什么选择传媒名人微博作为研究对象第21-22页
第一章 表象:传媒名人微博的网络社交特征第22-35页
 第一节 传媒名人微博社交类型第23-28页
  一、“意见领袖”型第23-25页
  二、“社交达人”型第25-26页
  三、“万事通”型第26-27页
  四、“围观者”型第27-28页
 第二节 传媒名人微博社交网络特点第28-35页
  一、“圈子化”结构第28-32页
  二、“围观式”模型第32-35页
第二章 过程:传媒名人微博与新闻的社会性建构第35-50页
 第一节 “织里抗税”事件的新闻社会性建构图景第35-39页
  一、样本事件的选取过程第35-36页
  二、样本事件的数据化过程第36-39页
 第二节 传媒名人微博在新闻社会性建构中的作用的特点第39-50页
  一、即时建构大范围二次传播圈第39-48页
  二、核心圈层的强势围观第48-50页
第三章 机制:传媒名人微博影响力的形成与放大第50-59页
 第一节 客观基础:媒介环境变迁隐喻的信息革命第50-53页
  一、破碎的时间与稀缺的注意力第51-52页
  二、新技术成本与经济实力第52-53页
 第二节 主观因素:信息结构化过程中的“名人效应”第53-56页
  一、权力关系的虚拟再现第53-54页
  二、权威人物与专业性第54-56页
 第三节 本质动力:微博社会性网络结构的放大作用第56-59页
  一、突显“人节点”(humanode)价值第56-57页
  二、缩短“小世界”距离第57-59页
第四章 影响:新闻社会性建构的时代诉求与传媒名人微博的社会责任第59-66页
 第一节 由娱乐民主向更深层民主的转化第60-63页
 第二节 构建私人话语体系中的公共领域空间第63-66页
余论:内容分析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构偏向的平衡补救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一:十万粉丝传媒名人微博关系网络凝聚子群分析-“派系分析”测量结果第73-74页
附录二:百万粉丝传媒名人微博关系网络凝聚子群分析-“派系分析”测量结果第74-76页
附录三:传媒名人微博点度中心性测量结果第76-78页
附录四:传媒名人微博中间中心性测量结果第78-80页
附录五:传媒名人微博接近中心性测量结果第80-82页
附录六:传媒名人微博社交网络凝聚子群分析-“成分分析”测量结果第82-83页
附录七:传媒名人微博社交关系网络距离测量结果第83-84页
附录八:“织里抗税”事件新闻社会性建构网络凝聚子群分析-样本总体“N-派系分析”测量结果第84-85页
附录九:“织里抗税”事件新闻社会性建构网络凝聚子群分析-名人微博“N-派系分析”测量结果第85-86页
附录十:“织里抗税”事件新闻社会性建构网络凝聚子群分析-传媒名人微博“N-派系分析”测量结果第86-87页
附录十一:“织里抗税”事件新闻社会性建构网络凝聚子群分析-样本总体“K-丛分析”测量结果第87-88页
附录十二:“织里抗税”事件样本网络中间中心性测量结果第88-90页
附录十三:“织里抗税”事件样本网络接近中心性测量结果第90-94页
后记第94-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政策研究
下一篇:品牌战略下的电视频道包装--以北京科教频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