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汉诗的唐风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李达汉诗创作的多元文化语境 | 第12-25页 |
第一节 社会政治背景及思想基础 | 第12-15页 |
一、党争士祸和壬辰战争 | 第12-14页 |
二、性理学的思想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生平家世及创作渊源 | 第15-19页 |
一、生平及家世 | 第15-17页 |
二、师承、交游及创作渊源 | 第17-19页 |
第三节 诗坛变革和“三唐诗人” | 第19-25页 |
第二章 李达汉诗创作的思想蕴涵 | 第25-39页 |
第一节 刺世悯农 | 第25-28页 |
第二节 咏物抒怀 | 第28-32页 |
第三节 纪赠别离 | 第32-35页 |
第四节 行旅乡愁 | 第35-39页 |
第三章 李达汉诗的艺术特色 | 第39-51页 |
第一节 绘画美与唐代题画诗的影响 | 第39-43页 |
第二节 声韵美与唐代声诗传统的影响 | 第43-47页 |
一、声律音韵 | 第43-46页 |
二、诗歌词语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清寂”诗风的美学分析 | 第47-51页 |
第四章 李达汉诗与中国文学的关联 | 第51-61页 |
第一节 乐府诗与唐乐府的关联 | 第51-56页 |
一、横吹曲辞 | 第51-52页 |
二、相和歌辞 | 第52-53页 |
三、清商曲辞 | 第53-54页 |
四、杂曲歌辞 | 第54页 |
五、近代曲辞 | 第54-55页 |
六、杂歌谣辞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游仙诗及其与唐代游仙诗的关联 | 第56-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硕士期间学术论文发表目录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