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式公司治理的变革
引言 | 第1-8页 |
一、日本式公司治理变革的背景 | 第8-12页 |
(一) 内部治理结构弊端的显露 | 第8-9页 |
1. 股东大会形骸化 | 第8-9页 |
2. 董事会监督机能丧失 | 第9页 |
3. 信息公开活动消极 | 第9页 |
(二) 外部治理机制的变化 | 第9-11页 |
1. 主银行制面临瓦解 | 第9-10页 |
2. 传统的劳动雇佣体系面临崩溃 | 第10页 |
3. 法人相互持股的解除 | 第10-11页 |
小结 | 第11-12页 |
二、日本式公司治理的变革 | 第12-26页 |
(一) 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 | 第12-16页 |
1. 引进执行董事制 | 第12-13页 |
2. 引进社外独立董事制 | 第13-14页 |
3. 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 | 第14页 |
4. 引进股票期权制度 | 第14-15页 |
5. 监事机能的强化 | 第15-16页 |
(二) 外部治理机制的变革 | 第16-24页 |
1. 企业筹措资金的变化 | 第16-17页 |
2. 公司股权所有结构的变化 | 第17-19页 |
3. 雇佣体系的变化 | 第19-20页 |
4. 法制的改革 | 第20-22页 |
5. 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的变化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三、日本式公司治理变革的成效及问题 | 第26-30页 |
(一) 变革的成效 | 第26-27页 |
1. 积极推进信息披露的效果 | 第26页 |
2. 来自外部监督的激励增强 | 第26页 |
3. 法律法规的完善 | 第26-27页 |
4. 雇佣形式的多样性发展 | 第27页 |
5. 推动了传统制度和惯例的变革 | 第27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1. 公司外部治理转变缓慢 | 第27-28页 |
2. 企业经营的两种状态 | 第28页 |
3. 制度引进的模式化 | 第28页 |
4. 市场化改革的缺失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四、健全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 | 第30-34页 |
1. 完善公司董事会 | 第30-31页 |
2. 强化信息披露制 | 第31页 |
3. 引进股票期权制 | 第31-32页 |
4. 改善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32页 |
5. 构筑共同治理模式 | 第32-33页 |
6. 改善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法律环境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后记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