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典卖制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17页
第一章 典权再解读——重识典卖第17-25页
 第一节 典卖概念再发现第17-18页
 第二节 典卖的特点第18-20页
 第三节 典卖制度的历史沿革第20-25页
第二章 典卖兴衰与人口流动第25-39页
 第一节 概述第25-28页
  一、 典卖交易的社会意义第25-27页
  二、 人口迁徙的分类第27-28页
 第二节 时间维度上人口流动与典卖兴衰的关系第28-33页
  一、 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与典卖兴衰第28-30页
  二、 唐宋时期的人口迁徙与典卖兴衰第30-31页
  三、 元明时期的人口迁徙与典卖兴衰第31-32页
  四、 清朝时期的人口迁徙与典卖兴衰第32-33页
  五、 小结第33页
 第三节 空间维度上人口迁徙与典卖兴衰的关系第33-37页
  一、 民国初年的典卖习惯的地理分布概况第33-34页
  二、 垦殖台湾与福建移民第34-35页
  三、 苏沪兴衰与太平天国运动第35-37页
 第四节 个案分析:台湾地区人口流动与典权兴衰的关系第37-39页
  一、 台湾地区的典卖式微第37页
  二、 台湾地区近代以来的人口流动与典卖兴衰第37-39页
第三章 典卖制度的优势第39-47页
 第一节 风险控制的优势第39-42页
 第二节 物权效力的优势第42-44页
 第三节 物尽其用的优势第44-45页
 第四节 融资能力的优势第45-47页
第四章 现代典卖制度之建构第47-58页
 第一节 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状况第47-48页
 第二节 确立现代典卖制度的必要性第48-50页
 第三节 确立现代典卖制度的可行性第50-52页
 第四节 典卖制度的改造第52-58页
  一、 现代典卖制度的立法层级选择第52-53页
  二、 现代典卖制度的民法属性定位第53-56页
  三、 现代典卖制度的交易结构设计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0-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同形式强制微探
下一篇:见义勇为者利益的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