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8-27页 |
第二章 社会保障相关理论研究 | 第27-79页 |
第一节 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农村医疗保障的界定 | 第28-43页 |
一、社会保障的界定 | 第28-37页 |
二、医疗保障的界定 | 第37-38页 |
三、农村医疗保障的界定 | 第38-43页 |
第二节 不同经济理论流派对农村医疗保障的影响 | 第43-61页 |
一、国家干预型理论及其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 | 第43-51页 |
二、自由市场型理论及其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三、西方社会保障相关理论的融合、冲突与启示 | 第53-55页 |
四、国内外医疗保障理论研究的综合与比较 | 第55-61页 |
第三节 农村医疗保障的灯塔特性 | 第61-68页 |
一、公共产品特性一般界定的统一与差异 | 第62-65页 |
二、公共产品特性界定的延伸与补充 | 第65-66页 |
三、农村医疗保障“灯塔”特性的分类与判断 | 第66-68页 |
第四节 农村医疗保障的公平与效率 | 第68-79页 |
一、效率一般理论的影响与选择 | 第68-70页 |
二、公平一般理论的影响与选择 | 第70-71页 |
三、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的影响和选择 | 第71-72页 |
四、基本的理性判断与倾向 | 第72-73页 |
五、农村医疗保障的公平与效率 | 第73-79页 |
第三章 国际医疗保障体制模式比较 | 第79-97页 |
第一节 国家医疗保障模式 | 第80-83页 |
一、对国家医疗保障模式特征的表述 | 第80页 |
二、对国家医疗保障模式依据的表述 | 第80-81页 |
三、对国家医疗保障模式典型国家的表述 | 第81-83页 |
第二节 社会医疗保障模式 | 第83-89页 |
一、对社会医疗保障模式特征的表述 | 第83-85页 |
二、对社会医疗保障模式依据的表述 | 第85页 |
三、对社会医疗保障模式典型国家和地区的表述 | 第85-89页 |
第三节 商业医疗保障模式 | 第89-92页 |
一、对商业医疗保障模式特征的表述 | 第89页 |
二、对商业医疗保障模式依据的表述 | 第89-90页 |
三、对商业医疗保障模式典型国家的表述 | 第90-92页 |
第四节 储蓄医疗保障模式 | 第92-94页 |
一、对储蓄医疗保障模式特征的表述 | 第92-93页 |
二、对储蓄医疗保障模式依据的表述 | 第93页 |
三、对储蓄医疗保障模式典型国家的表述 | 第93-94页 |
第五节 国际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 | 第94-97页 |
一、多种模式并存,但国家或政府要在医疗保障制度中起主导作用 | 第94-95页 |
二、配套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 | 第95页 |
三、医疗保障面前人人平等 | 第95-97页 |
第四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 | 第97-118页 |
第一节 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97-106页 |
一、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 | 第98-101页 |
二、农村居民的卫生问题 | 第101-105页 |
三、农村居民的医疗问题 | 第105-106页 |
第二节 农村医疗保障面临的主要矛盾 | 第106-114页 |
一、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矛盾 | 第107-110页 |
二、农民医疗负担加重与收入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 | 第110-111页 |
三、农村卫生资源相对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 | 第111-113页 |
四、减轻农民负担与医疗保障基金筹集的矛盾 | 第113-114页 |
第三节 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障碍 | 第114-118页 |
一、政府角色不明,职能缺位 | 第114-115页 |
二、基金筹集水平低、弹性大 | 第115页 |
三、农民认知水平较低 | 第115-116页 |
四、服务效能的弱化与不足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变迁分析 | 第118-152页 |
第一节 产权制度、经济体制与医疗保障体制的相关分析 | 第118-126页 |
一、产权制度、经济体制与医疗保障体制的内在关系 | 第118-121页 |
二、不同时期的不同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及其不同的医疗保障体制 | 第121-126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特征 | 第126-138页 |
一、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变迁 | 第126-136页 |
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变迁的特殊性 | 第136-138页 |
第三节 对合作医疗制度解体及难以恢复与重建根源的分析 | 第138-152页 |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起关键作用,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 第139-140页 |
二、政策之间的冲突:显示了系统要素的不协调,但无力解释过去 | 第140-141页 |
三、集体组织经济力量的弱化:制度自变是根本 | 第141-142页 |
四、农民收入变化引发医疗需求多元化:需求是制度改革的导向 | 第142-143页 |
五、合作医疗制度本身的缺陷:制度难以生存的要害所在 | 第143-144页 |
六、管理问题导致信用危机:制度的吸引力降低 | 第144-152页 |
○还有两点极其重要 | 第144-152页 |
其一,理论上忽视了合作医疗制度与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实践中选择了不适宜的体制模式,陷入了“恢复”和“重建”的困境 | 第144-148页 |
其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自愿性”原则,意味着民主与自由,意味着农民自己说了算,意味着某种随意性。这会有几种可能与结果 | 第148-152页 |
第六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 第152-185页 |
第一节 农村医疗保障既有体制模式及其特点 | 第152-156页 |
一、合作医疗模式 | 第152-154页 |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 | 第154页 |
三、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 第154-155页 |
四、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 第155页 |
五、贫困家庭医疗救助模式 | 第155-156页 |
第二节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模式的创新与选择 | 第156-168页 |
一、体制创新的不同倾向 | 第156-158页 |
二、制度安排的主要原则 | 第158-162页 |
三、体制模式的现实选择 | 第162-166页 |
四、体制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 第166-168页 |
第三节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政策取向 | 第168-185页 |
一、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基本构想 | 第168-172页 |
二、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政策取向 | 第172-18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5-192页 |
致谢 | 第192-19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94-19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