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野生近缘种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 第13页 |
·小麦-冰草远缘杂交与异源二体附加系的建立 | 第13-17页 |
·小麦冰草远缘杂交 | 第13-15页 |
·小麦-冰草异源二体附加系的建立 | 第15-16页 |
·小麦-冰草异源易位系/渐渗系的创制与检测 | 第16-17页 |
·比较基因组作图 | 第17-19页 |
·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17页 |
·分子标记在比较基因组作图方面的应用 | 第17-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小麦-冰草 6P 二体附加系形态学调查及抗白粉病鉴定 | 第20-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小麦-冰草 6P 附加系的 GISH 鉴定及 STS 标记分析 | 第25-36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制片 | 第25-26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26页 |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 | 第26-28页 |
·PCR 扩增与电泳检测 | 第28-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6 个小麦-冰草 6P 二体附加系的 GISH 检测 | 第30-31页 |
·不同的 6P 二体附加系分子标记分析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6页 |
·6P 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建立 | 第33-34页 |
·分子标记对于揭示遗传重排差异的意义 | 第34页 |
·遗传结构的差异与表型差异的关系 | 第34-35页 |
·结构重排引起基因组进化 | 第35-36页 |
第四章 6P 染色体的比较基因组作图 | 第36-44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序列比对 | 第36-37页 |
·6P 分子标记模式图的构建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基于小麦 EST 物理图谱的 STS 分子标记比较分析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40-44页 |
·不同物种间染色体共线性 | 第40-42页 |
·分子标记模式图谱的意义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小麦-冰草 6P 渐渗系的分子标记与农艺性状 | 第44-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植物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45页 |
·PCR 扩增与电泳检测 | 第45页 |
·形态学调查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6P 渐渗系的主要农艺性状 | 第45-47页 |
·6P 渐渗系的分子标记鉴定 | 第47-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