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西安城市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

1.绪论第1-17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住区户外环境设计的发展及现状第11-12页
     ·住区户环境设计研究现状第11页
     ·人性化设计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4页
     ·建筑计划学方法第12-13页
     ·环境心理学方法第13-14页
     ·人文地理学方法第14页
   ·论文构成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7页
2.西安地区地域特征分析第17-25页
   ·气候特征第17-18页
   ·文化特征第18-22页
     ·历史文化名城第18-19页
     ·黄土孕育的三秦文化第19-22页
   ·西安景观环境的地域性体现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5页
3 住区户外环境设计方法第25-41页
   ·住区户外环境的界定第25-27页
     ·居住区类型、规模及结构模式第25-26页
     ·住区户外环境的概念第26-27页
   ·硬环境与软环境第27-29页
     ·硬环境第27-28页
     ·软环境第28-29页
     ·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关系第29页
   ·住区户外环境的构成要素第29-39页
     ·地貌第29-30页
     ·建筑第30-32页
     ·路径第32-34页
     ·植被第34-36页
     ·硬质铺地第36-37页
     ·小品第37-38页
     ·水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人性化空间环境的创造第41-51页
   ·人性化分析第41-43页
     ·关于人性化第41页
     ·马斯洛的人性需求层次论第41-42页
     ·住区外环境的需求第42-43页
   ·实现人性化的依据——人的多种感觉第43-46页
     ·人体感觉的种类第43-45页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第45-46页
   ·居民的行为活动规律与居住区户外环境的关系第46-50页
     ·居住区中户外活动的分类第46-47页
     ·居民的行为关系第47-48页
     ·外部空间的行为习性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西安紫薇田园都市住区户外环境实例分析第51-60页
   ·项目概况第51页
   ·住区户外环境元素分析第51-59页
     ·地貌和道路第51-53页
     ·建筑及其风格第53-54页
     ·植被第54-55页
     ·硬质铺地第55-56页
     ·小品第56-58页
     ·水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6 住区户外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人性化设计对策第60-82页
   ·住区户外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第60-64页
     ·地方性、形象性不强、情感依附性欠缺第60-61页
     ·空间构成元素单一,活动少,无生气,邻里交往欠缺第61页
     ·空间领域层次不明确,场所感、安全感欠缺第61页
     ·忽视“居民参与”、社区责任感欠缺第61-62页
     ·空间品质不均,社区认同感欠缺第62页
     ·空间“异用”,设计构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第62-63页
     ·设施运营与管理开支的矛盾第63页
     ·视域的不通透性造成社区安全感缺失第63页
     ·缺少绿化,配置混乱第63页
     ·空间无序,人车混杂第63-64页
   ·高质量室外环境的基本特征第64-66页
     ·室外环境的功能第64页
     ·高质量室外环境的基本特征第64-66页
   ·人性化居住小区室外环境规划设计依据第66-81页
     ·易于接近和进入第67页
     ·有明显的使用提示和必要的使用说明第67-68页
     ·贴近自然环境第68-69页
     ·遵循地理气候特征第69页
     ·让使用者有安全感和保障感第69-71页
     ·环境幽雅美观第71-72页
     ·配置各类必要的活动设施第72-73页
     ·配置足够的休息设施第73-74页
     ·可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要求,且不互相干扰第74-75页
     ·考虑日照、气温等气候因素第75页
     ·进行了无障碍设计考虑第75-76页
     ·有助于开展公众活动第76页
     ·融入使用者可以改变的 要素第76-77页
     ·使用者参与环境的设计、营造、维护和管理第77-78页
     ·让使用者拥有局部空间的照管权第78-79页
     ·维护简单、经济第79页
     ·融入地域性文化因素第79-80页
     ·具有可识别性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7.结论与建议第82-85页
   ·结论第82-84页
   ·建议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图表目录第88-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功率THz光电导天线的设计
下一篇:TETRA协议中语音压缩编译码算法研究及其DSP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