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排水论文

宁夏银南灌区采用控制排水减少农业氮流失的研究

1. 绪论第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及概况第10-15页
  1.2.1 国内的发展概况第12-13页
  1.2.2 国外的发展概况第13-15页
   1.2.2.1 控制排水情况下的减少氮素污染的研究第13页
   1.2.2.2 浅埋密排的排水管方式对减少地表氮污染的最新进展第13-15页
 1.3 银南灌区实施控制排水的有利条件及必要性第15-19页
  1.3.1 银南灌区简介第15页
  1.3.2 银南灌区实施控制排水的有利条件第15-17页
   1.3.2.1 灌溉水质好第15-16页
   1.3.2.2 灌区老百姓在自发的实行控制排水第16-17页
  1.3.3 在银南灌区实施控制排水的必要性第17-19页
   1.3.3.1 减少盐分输出第17-18页
   1.3.3.2 减少农田氮源输出第18-19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页
  1.4.3 预期效果第20页
  1.4.4 难点与创新点第20-21页
2. 银南灌区基本情况及实验布置第21-29页
 2.1 银南灌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1-24页
  2.1.1 灌区范围第21页
  2.1.2 地形地貌第21页
  2.1.3 气候降水特征第21-22页
  2.1.4 河流水系第22-23页
  2.1.5 水文地质条件第23页
  2.1.6 农业第23-24页
 2.2 实验条件及布置状况第24-29页
  2.2.1 交通条件第24页
  2.2.2 实验室条件第24-25页
  2.2.3 实验场地的选取第25-26页
  2.2.4 实验布置第26-29页
3. 控制排水减少农田排水量的试验研究第29-58页
 3.1 试验基本概况第29页
 3.2 地下水位水质观测井的布置形式制作第29-32页
  3.2.1 地下水位水质观测井的制作第29-30页
  3.2.2 地下水位水质观测井的布置第30-32页
 3.3 量水堰的设计与安装第32-37页
  3.3.1 排水沟出口的控制结构及堰设计第32-34页
  3.3.2 排水沟离出口不同长度增设控制结构的堰的设计第34-36页
  3.3.3 地下水位的调节与控制第36-37页
 3.4 灌溉用水量的计算第37-38页
  3.4.1 每亩灌溉用水量的计算第37页
  3.4.2 水稻灌溉期每一块地的灌溉水量第37-38页
 3.5 排水沟排水量的计算第38-42页
  3.5.1 排水沟流量计算公式第38页
  3.5.2 排水沟的排水面积第38-39页
  3.5.3 排水沟排水量的实验第39-40页
  3.5.4 一个典型排水周期内的排水沟排水量的计算第40-42页
 3.6 控制排水与非控制排水地下水位的变化第42-58页
  3.6.1 地下水位观测频率第42-43页
  3.6.2 控制与非控制田块地下水位月平均值变化比较第43页
  3.6.3 生长期间地下水位变化图第43-58页
4. 控制排水减少地表氮污染的试验研究第58-73页
 4.1 试验基本概况第58页
 4.2 硝氮、氨氮的测量方法第58页
  4.2.1 硝氮的测量方法第58页
  4.2.2 氨氮的测量方法第58页
 4.3 取样器的制作和水样提取及保存第58-59页
  4.3.1 取样器的制作第58-59页
  4.3.2 水样的采取第59页
  4.3.3 水样的保存第59页
 4.4 试验田块施肥量第59页
 4.5 地下水中硝氮的浓度变化规律第59-61页
  4.5.1 在水稻生育期间地下水中硝态氮的变化趋势第59-60页
  4.5.2 不同深度观测井中硝氮浓度的变化第60-61页
  4.5.3 控制排水与非控制排水地下水中硝氮浓度变化第61页
 4.6 地下水中氨氮的浓度变化规律第61-62页
  4.6.1 地下水中氨氮浓度的变化趋势第61-62页
  4.6.2 各井地下水中氨氮浓度均值统计图第62页
 4.7 排水沟中硝氮的浓度变化规律第62-64页
  4.7.1 排水沟中硝氮浓度的变化趋势第62-63页
  4.7.2 排水沟中硝氮浓度的月平均值第63页
  4.7.3 控制排水减少硝氮量的计算第63-64页
 4.8 排水沟中氨氮的变化规律第64-65页
  4.8.1 排水沟中氨氮变化的趋势第64页
  4.8.2 排水沟中氨氮的月平均值第64-65页
 4.9 控制排水减少地表氮污染的措施及建议第65-73页
5. 实施控制排水的效益分析第73-79页
 5.1 基本介绍第73页
 5.2 实施控制排水的成本第73-75页
  5.2.1 控制结构所需的费用第73-74页
  5.2.2 田埂整修费用第74页
  5.2.3 实施控制排水的一条沟每年的成本第74-75页
 5.3 实施控制排水的一条沟(300m)每年所产生的效益第75-78页
  5.3.1 一条沟每年少排的水量节约产生的效益第75-76页
  5.3.2 每条沟在水稻全生育期间少排的硝氮量所产生的效益第76-77页
  5.3.3 在控制排水情况下的其它收益第77-78页
 5.4 实施控制排水的成本效益分析第78-79页
6. 结论与建议第79-81页
 6.1 结论第79页
 6.2 建议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新闻媒体的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平衡
下一篇:航天型号研制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