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理论及其实验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7页
 §1.1 引言第7-8页
 §1.2 光纤光栅技术第8-9页
 §1.3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用第9-13页
 §1.4 国内外基于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的发展现状第13-14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7页
  §1.5.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1.5.2 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第15-17页
第二章 光纤光栅理论第17-35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光纤布喇格光栅的理论模型第17-19页
 §2.3 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理论第19-23页
 §2.4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常用解调技术第23-35页
  §2.4.1 光谱仪检测法第24-25页
  §2.4.2 匹配光栅法第25-28页
  §2.4.3 可调谐法布里—珀罗腔法第28-30页
  §2.4.4 边缘滤波法第30-31页
  §2.4.5 非平衡Mach-Zender干涉仪跟踪法第31-35页
第三章 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变传感理论及实验分析第35-44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悬臂梁应变理论计算第36-37页
 §3.3 悬臂梁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变传感系统的结构第37-41页
  §3.3.1 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变传感实验原理图第37页
  §3.3.2 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变传感实验装置图第37页
  §3.3.3 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变传感实验装置第37-41页
 §3.4 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变传感实验和分析第41-44页
  §3.4.1 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变传感系统实验方法第41-42页
  §3.4.2 光纤布喇格光栅应变传感系统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2-44页
第四章 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理论及实验分析第44-53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 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技术第45-46页
 §4.3 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系统结构第46-50页
  §4.3.1 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系统实验原理图第46-47页
  §4.3.2 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系统实验装置图第47页
  §4.3.3 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实验装置第47-50页
 §4.4 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实验和分析第50-53页
  §4.4.1 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系统实验方法第50-51页
  §4.4.2 光纤布喇格光栅振动传感系统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1-53页
第五章 传统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第53-59页
 §5.1 引言第53-55页
 §5.2 模态分析实验系统结构第55-57页
  §5.2.1 试验模态实验原理图第55-56页
  §5.2.2 试验模态分析实验装置图第56-57页
 §5.3 模态分析实验和分析第57-59页
  §5.3.1 实验方法第57页
  §5.3.2 实验方法结果和分析第57-59页
第六章 压电振动传感与光纤光栅振动传感方案的实验比较第59-66页
 §6.1 引言第59-60页
 §6.2 压电振动传感和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同时测量的系统结构第60-62页
  §6.2.1 压电振动传感和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同时测量的原理图第61页
  §6.2.2 压电振动传感和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同时测量的实验装置图第61-62页
 §6.3 压电振动传感和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同时测量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2-66页
  §6.3.1 实验方法第62-63页
  §6.3.2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3-66页
第七章 悬臂梁振动模型的有限元数值分析第66-70页
 §7.1 有限元方法和ANSYS软件第66-67页
  §7.1.1 有限元方法数值计算方法第66页
  §7.1.2 ANSYS软件第66-67页
 §7.2 数值分析模型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第67-69页
 §7.3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69-70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1页
 §8.1 总结第70页
 §8.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红山铜矿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研究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基线资料分析